盤析疫情近來最大看點:美國源起論
《紐約時報》於5月5日刊布一篇文章,展示了該媒體對美國各州因新冠病毒肺炎逝世病例真實規模的梳理及統計(What Is the Real Coronavirus Toll in Each State)。
該統計以美國疾控中心(CDC)所公布的、包括美國各州新冠病毒肺炎疫情(COIVD-19)總數在內的「全死因人數」(deaths from all causes)為基準,試圖梳理出疫情真正造成的死亡規模,並且將之與往年數據的「正常水平」相對比,最終得出推論:此次疫情在美國所造成的真實死亡人數,比現有統計人數(截至澳洲時間5月7日已超過75,000人)約多一萬人。
不過,《紐約時報》所賴以得出其推論的數據,也顯示美國直到3月中旬之後才開始經歷遠超往年的大量死亡病例。倘若該數據統計準確且沒有疏漏,那麼,新冠病毒(SARS-CoV-2)才開始在美國真正大面積傳播。
近來,美國肺炎疫情「冠絕全球」,愈來愈多研究報告和事態發展顯示歐美疫情可能早於去年11月、12月便已存在社區傳播的情況。這也讓部分人士得出「美國才是新冠病毒源頭」的結論。
然而,這類「結論」其實與美國政府所斷言的「病毒源於中國」一樣,只是尚待證明的推論;其次,其推論的邏輯也是不夠嚴謹的。
歐美疫情早於中國疫情?
先看下「病毒美國源起論」的基礎,也即「歐美疫情早於中國疫情」。
綜觀最近從歐美各地醫務人員及專家傳遞出的訊息,如果這些訊息可被確認,那麼歐美的疫情時間線就有需前移,且或有需前移至早於中國目前已知的潛在病患之通報日期(12月1日)。
可是即便如此,人們所能得出的階段性結論也僅是「歐美疫情或許更早爆發」,而非「歐美疫情早於中國疫情爆發」。若要單靠疫情時間線證明「歐美早於中國」(這本身就不夠嚴謹),那麼也需進一步翻查中國早期病例。
目前確切的訊息是,中國首例病患於12月1日發病,且該患者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沒有直接關聯(根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等人在《刺針》刊布的文章)。倘若該位病患確為中國首例,而歐美又有11月甚至更早確診的病例,那麼「歐美疫情早於中國疫情」就是一個合理推論。
但也僅是推論,並非定論。這個推論能助我們進一步調整關注和研究方向,就絕不應該成為輿論攻訐的「彈藥」。
紛紛擾擾的「美國源起論」
至於「病毒最初源於美國」的說法,既有正面線索,亦有反面線索。
關於正面線索,除了上文提及的各醫務人員聲稱早在12月乃至11月就有疑似病例以外,當下頗具說服力的另有二點。
其一,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的P4級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院(USAMRIID)近年來負責研究有關伊波拉病毒以及妥拉血病、鼠疫及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源菌。2019年7月,該研究院生物安全級別第三級及第四級的工作因安全檢查「不過關」而被關閉。當年6月底7月初,距離該研究院80公里外的馬里蘭州最大城市巴爾的摩某社區曾出現未知呼吸道疾病,造成2人死亡及數十人入院。而後待得同年10月,有傳美國前往武漢參與世界軍人運動會的軍人中,有人曾在德特里克堡受訓。今年3月27日,該研究院恢復工作,根據美國陸軍醫學研究與發展司令部(USAMRDC)一個Facebook帖文的內容,USAMRIID現時正研究SARS-CoV-2新冠病毒,研究人員致力於研究潛在療法,以及病毒的複製和純化,以備將來測試。
近來不少人就此推論,該研究院可能是此次COVID-19疫情的源頭。然而,「病毒源於實驗室」的說法已經被愈來愈多的科學家所駁斥,且該推論有太多的邏輯跳躍,縱使值得關注,但在有進一步訊息確認以前,更像是一個有明顯牽強附會的陰謀論。
其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4月8日刊登一篇由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福斯特博士(Dr. Peter Forster)及研究團隊撰寫報告,他們分析最先被排序出的160位人類病例之病毒基因組(取自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間),勾勒出新冠病毒最初的傳播路徑,發現病毒曾有多次異變。其中最古老的A系病毒主要出現於美國及澳洲病例,有在武漢病例出現卻並非武漢病例主體;B系病毒則是由A系病毒經過兩度異變後產生,包括武漢在內的東亞地區樣本大多都是B系,而在東亞地區以外,則極為少見;C系病毒則是B系的直系變種,在法國、意大利、瑞典及英國的早期病例樣本上都有找到,屬歐洲的主要類型,同時亦有在香港、新加坡的病例中出現。
有人據此推論出「美澳 – 中國/東亞 – 歐洲」的疫情發展路徑。然而,首先該批病毒基因組樣本僅有160份,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有待進一步科研結果輔佐證實。其次,該推論也無法解釋為何美國在3月份之前並沒有大量病患。
要知道,根據各國所統計的情況,每六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便有一人是需要接受醫院治療的重症患者,而每六位重症患者中便有一人病逝。人之將死都是會求醫的,這也就是說,除非某國有意隱瞞其醫院收治的情況,且有能力不讓外界看出任何端倪,否則疫情是遮掩不住的。
這也就牽涉到「美國源起論」最大的反面線索:《紐約時報》5月5日的該份「全死因人數」統計。
倘若該統計結果準確反應實情,那麼美國直到3月中旬為止,都並沒有經歷遠勝於往年平均水平的死亡病例。這縱使無法排除「病毒有可能源於美國」的可能,卻也確切地說明,病毒直到3月中旬才開始真正在美國大面積傳播。而美國疫情之所以「冠絕全球」,肯定與其大量國民堪稱愚蠢的態度有關,卻不能斷言是因為「源於美國」。
推論不能等同於定論,討論病毒源頭尤需嚴謹態度。病毒的源頭尚待科學家確認,最終結果要待數月數年乃至數年後才能確定。畢竟2002-2003年SARS疫情後,科學界直到2017年才最終確定SARS病毒來源。如今我們所掌握的現有信息,既無法證明「病毒源起於中國」,更不足以證明「病毒源起於美國」。可是,各類「病毒源頭論」、「實錘」、「重磅消息」卻已經在網絡盛行,乃至到了以訛傳訛的地步。
值此時,無論是總統、國務卿、外交部發言人,還是主流媒體主持人/記者、有影響力的公眾人士,乃至在網絡上公開留言的普通人,就絕不應刻意或無意的令自己的言辭成為輿論攻訐的「彈藥」。
當然,在現實世界中,疫情的研究過程無可避免地會被政治和各方利益所影響,各界人士在關注疫情的同時,也應對此有所警覺。那麼,通過梳理現有各方面研究結果和關鍵人物表態,便可以讓我們在面對混雜的信息時,更好地甄別各信息的可靠性。
题图:USAMRIID是美國六所BSL-4(P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之一,也是六所實驗室中唯一隸屬軍方的實驗室。(G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