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疫苗「美國優先」?川普挖角德國 CureVac 的疫苗豪奪之亂
「救命疫苗,『美國獨享』?」新冠肺炎進入「大流行」的嚴峻階段,全球累計確診即將衝破17萬人。但在與病毒賽跑的防疫非常時期,另一場「疫苗爭奪戰」卻在大西洋兩岸爆發。德國《周日世界報》周末率先披露:美國總統川普正試圖透過銀彈攻勢,收購正在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德國生物製藥先鋒「CureVac」,或透過獨家合約採購其疫苗「僅供美國獨享」。美國優先式的疫苗挖角,隨即引發德國政壇譁然。儘管 CureVac 已聲明「疫苗屬於全世界」,否認收購等說法;但德國內政部長錫霍佛15日卻也承認:類似狀況的確已成「聯邦政府嚴正討論」的抗疫隱憂。
截至16日中午,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疫情,即將突破17萬累計確診、超過6,500起死亡病例。美國在川普宣布進入「國家公衛緊急狀況」後,已感染確診3,777例69死;歐洲疫情重災區之一的德國,則累計確診5,813例13死。
「這是一場爭取時間的比賽。」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表示,疫情迅速擴散的當下,防疫重點應是盡量減緩病毒傳播速度,避免國家醫療系統超載崩潰之餘,也為疫苗開發爭取更多時間。但在與病毒賽跑的當下,兩大疫苗研發國——德國與美國——卻又引發另一場國際齟齬。
德國《周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14日率先披露: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試圖透過銀彈攻勢,重金收購德國一家生物製藥公司「CureVac」,或獨家採購其開發中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CureVac 是德國知名的生物製藥公司,位於巴登符騰堡邦的大學城杜賓根(Tübingen)。2000年創立以來,致力於傳染疾病疫苗、癌症與罕見疾病藥物的研發,也是當前新冠肺炎疫苗開發的先驅者之一。
自今年初春武漢肺炎疫情大爆發以來,CureVac 與德國聯邦衛生部專門研發疫苗的「保羅–埃爾利希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聯手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的 mRNA 疫苗開發。3月中,CureVac 也對外透露目前正在篩選最後2種可能疫苗,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該報導引述一名匿名的德國聯邦政府官員消息表示:川普希望收購 CureVac,讓其科學家轉移到美國進行疫苗研發;或透過排他合約,將該公司研發中的疫苗「獨家」售予美國使用。柏林方面的消息還透露,美國放話提供的金援「高達10億美元」之譜,但關於資助金額數目,並未能核實。
防疫緊繃的當下,至關重要的疫苗開發隨即挑動了兩國的敏感神經。《周日世界報》率先報導後,包含德國權威媒體《每日新聞》(taggesschau)、《明鏡》(DER SPIEGEL),以及國際外媒《路透社》、《法新社》紛紛跟進報導。
美國方面在第一時間,由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在 Twitter 上首先聲明:「這不是真的,《世界報》搞錯了。」一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亦向《法新社》、《路透社》,語帶曖昧地表示:
「(《世界報》)報導說故事,太誇張了啦…,我們會繼續跟任何可能幫得上忙的公司對話交流。一旦發現任何解方,也會跟全世界共享。」但同時也透露,美國已經與超過25家的研發公司接觸合作,當中大部分公司已接受美國投資的種子資金。
德國方面,儘管聯邦政府拒絕回應《周日世界報》的報導,德國衛生部卻與美國說法略有矛盾地側面證實——德美疫苗暗戰並非空穴來風:
「德國政府極為關注,要如何讓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及原料藥,在『德國及歐洲』進行研發。鑑此,政府也正與 CureVac 進行『密切交流』。」
針對德美疫苗之爭,德國衛生部發言人雖然並未正面回應美國挖角的銀彈攻勢,但卻微妙表示:政府正努力深化與 CureVac 的合作。德國預算委員會(Haushaltsausschuss)亦已透過非營利組織「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向 CureVac 等6間公司挹注1.4億歐元,金援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
事實上,跨國疫苗開發的合作頗為普遍。以 CureVac 為例,過往便曾在第二大股東「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MGF)的金援下,得入瘧疾、流感的疫苗研究。德國另一間生技公司 BioNTech,目前亦正與美國「瑞輝大藥廠」(Pfizer)洽談合作開發新冠肺炎疫苗。
而美國尋求與 CureVac「合作」亦有跡可循。根據 CureVac 官網消息,3月初時公司時任CEO梅尼契拉(Daniel Menichella)便曾經應白宮之邀,與川普、彭斯(”Mike” Pence)、美國新型冠狀病毒工作小組成員,以及美國生技製藥大老會面,共同討論疫苗開發等對策。
但川普被指企圖買下 CureVac 開發中的疫苗,之所以讓德國政壇極為在意甚至震驚,更多則是「僅供美國使用」的排他要求。
「不管用什麼手段,一定要阻止把可能疫苗『獨賣』給美國!」聯邦政府的執政夥伴社民黨,其黨內的流行病學專家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在 Twitter 上表示:
聯邦衛生部長史潘(Jens Spahn,基民盟)亦向媒體強調:「疫苗應是造福全世界。」
一連串消息席捲德國政壇後,CureVac 也在同日稍晚出面穩定「防疫軍心」。先是最大股東、德國軟體大亨霍普(Dietmar Hopp)表示他「不會出售 CureVac」,並希望公司研發的疫苗「不只幫助某一地區的人們,而是團結整個世界。」CureVac 隨後亦在官網發布聲明:
「(CureVac)目標是觸及、幫助並保護全世界的病人與大眾。因此,公司目前也與 CEPI 為首的多個國際組織與機構接觸合作;本公司婉拒評論諸多揣測,同時也否認關於公司與其技術被收購的指控。」
CureVac 聲明一出,聯邦經濟部部長阿特邁爾(Peter Altmaier)隨即讚揚,「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但事實上,暫時看似平息的疫苗之爭,類似事件卻仍存在一定風險。
《世界報》解釋,如果只是由保羅–埃爾利希研究所等隸屬聯邦的機構研發,那麼政府還可以依法「隨時禁售」。但問題在於CureVac 是一間私人公司,若要防止獨惠某國的類似風險發生,除了仰賴個別公司的決定,則必須透過「主張國家或歐洲安全利益威脅」,動用對外貿易相關法律限制,情況也就更為棘手。
鑑此,德國內政部長錫霍佛(Horst Seehofer)已表示,將於16日與 CureVac 進一步深入討論疫苗研製的相關政策。
疫苗開發持續競逐賽跑的當下,美國除了向外國拋出橄欖枝,本土當前其實還有 Moderna、Inovio Pharmaceuticals、嬌生等數一數二的國際大廠,正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
一般來說,疫苗開發需要2到5年的時間,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究,各家藥廠大多才正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儘管各國傾國家之力加速開發,專家認為最快恐怕也要一年到一年半左右,有效疫苗才得以投入實際市場。(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