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同行評閱論文湧現 製造流言恐慌礙抗疫
近日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的論文接連湧現,路透社分析指出,這些研究材料雖被多間傳媒引用,並在網上廣泛流傳,但當中不少未經同行評閱(Peer Review),內容存在錯漏甚至不符科研嚴謹的要求。專家憂此類論文會散播恐慌,甚至成為制定抗疫政策的參考依據,導致不當的應變措施或高風險行為。
「預印本論文」非最終結論
路透社指出,自武漢肺炎疫情於去年12月爆發以來,最少有153份相關研究報告面世,涉及流行病學報告、基因分析、臨牀報告等,由全球多達675名研究人員發表,數量遠較2003年SARS爆發期間為多。不過該社分析Google學術搜尋,以及3間供人上載未經同行評閱或正式發表的預印本論文(preprint)的網站bioRxiv、medRxiv及ChemRxiv後,發現這些報告當中約60%屬預印本論文。中國更是發表論文的中心,59%研究者與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而近62%預印本論文是中國研究人員發表。
「HIV武肺病毒」論文廣被報道
預印本論文一般旨在交流及促進討論,並非最終結論,但部分與武漢肺炎相關的預印本論文已在社交媒體或傳媒報道中廣泛流傳。例如印度新德里有科學家於上月31日發表研究報告,聲稱新型冠狀病毒與HIV病毒有「異常相似」,隨即惹科學界質疑。
《刺血針》總編輯:幫倒忙
雖然論文迅速撤回,但相關內容已出現在逾1.7萬則Twitter帖文中,亦被最少25間傳媒報道過。《醫學病毒學期刊》網上版上月22日公開一項研究,聲稱武漢肺炎可能是一種「蛇流感」,亦招來基因專家抨擊。
《刺血針》總編輯霍頓(Richard Horton)稱,為應付近期每日多達30至40篇的論文投稿,已額外增加人手審核,雖然不少內容具參考價值,但同時許多論文有欠嚴謹,甚至有明顯錯謬。他直言,這些研究材料「顯然已幫倒忙」,「不論它是假新聞,或不實資訊,或是製造流言,它肯定已造成恐懼與恐慌」。BioRxiv現時亦在所有武漢肺炎相關的預印本論文上加上警告標語,提醒讀者不應視為結論,用作醫療健康指引或當作事實報道。
英國科學傳媒中心傳訊專家謝爾登(Tom Sheldon)稱,武漢肺炎疫情的威脅令人認為應當盡快讓相關研究資料自由流通,不應受同行評閱等機制阻礙,但他強調如果資料有誤或誇張失實,即使早早公布亦對公眾無益。倫敦帝國學院傳染病專家約蒂斯(Efstathios Giotis)則稱,科學家為爭取資金,往往面對率先公布研究成果的壓力,且由於冠狀病毒疫情具有變種等特性,導致研究常在未經嚴謹核實下公布。(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