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世界視線:特朗普開闢新徑 以取替傳統宣傳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最成功的一項「成就」,是在全球策動宣傳機器,傳揚美國的自由民主價值觀,深入全球民心示範「美國的生活方式」,就是由最初「美國新聞署」到1999年變成「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執行。
它管理的屬下機構包括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台、自由亞洲電台、中東廣播網絡、向古巴提供新聞報道的馬蒂廣播電台等。2022年,該機構開支約8.2億美元,在全球超過100個地區以63種語言廣播,據稱服務超過4億人。這傳播體系是美國政府在其國土以外的喉舌,二戰後明顯主導了美國在全球的政經議程,對外以政治宣傳支持中情局及美國政府資助的「非政府組織」,策動顏色革命及軍事侵略。
它和西方其他官方媒體也積極合作,如澳洲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加拿大國際廣播公司、法國世界媒體集團、NHK日本國際傳媒及德國之聲等,構成西方「主流媒體」,傳揚西方自由民主價值觀,對中國、俄羅斯、伊朗及北韓,都抱持批判和負面態度,更忽略全球南方。
諷刺的是,過去這個組織一直被視為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傳聲筒,如今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一開始,卻被認為是在推行反美國信念及政治議程的推手,而要面臨停止資助或大幅削減人手,部分如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台等更被迫停播。
特朗普政府要控制甚至肢解這個機構的原因,首先是過去4年,它旗下的組織一直配合拜登的仇俄主義,又影射諷刺特朗普的保守政治路線,這當然也是媒體工作者經多年「新自由主義」培訓及工作氣氛薰陶的結果,特別是過去幾年宣傳仇俄援烏,一時無法轉身適應特朗普推動和議的政策。
過去3年,西方主流媒體也成為拜登政府所策動、利用烏克蘭作代理人與俄交戰的喉舌,一直報喜不報憂,即使面臨潰敗,仍不斷發放假消息掩蓋事實,結果令特朗普須面對歐盟及澤連斯基拒絕接受其議和方案,令特氏更希望取替這個傳統的宣傳機構。最後,由於新網絡媒體影響力愈來愈重要,傳統電台及電視廣播已落伍,特朗普較信任靠自己的網絡平台可爭取更多支持。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東網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