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特2.0看重開放航線 海權視角一脈相承

圍繞巴拿馬運河港口營運權的爭議意外令香港成為新聞焦點,但這議題可放在更廣闊的戰略景觀來分析。綜合「特朗普2.0」多項討論焦點,可見其對「開放海上航線」的重視,這點跟其前任們一脈相承。對此美国前亞太助卿康達解釋,美國作為「海洋強權」(maritime power),「海上航行自由對全球經濟和美國經濟都十分重要」,故存在政策一致性。

主導西半球 關注巴拿馬運河北極航線

康達向本報坦言,特朗普政府內確有部分官員認為美國需要在西半球更具主導地位,大概可以解釋華府重視巴拿馬運河(按:西半球的海權戰略咽喉點)的部分理由。在巴拿馬運河以外,特朗普高度關注格陵蘭和加拿大——兩者都涉及潛在的北極航線。到近日受矚目的「Signal門」,也許群組成員蔑視歐洲的態度更受注目,但其實際討論內容一直涉及「重啟海上航道」。另外,面對中國造船速度領前美國逾200倍的情况,華府除了研究重振美國造船業,也傳出打算向中國製船舶收高昂港口費。康達坦言,美國是海權國家,其經濟建基於全球的航行自由,以及開放和自由的海上貨運與商業航道,也因此涉及海權的政策有一致性。

事實上,以康達擔任亞太助卿的拜登政府為例,同樣見到對海洋航道的重視——澳英美聯盟(AUKUS)的核動力潛艇項目未來可動搖南海以至台海的軍事平衡,QUAD則有加強成員國監控印太海域能力的「印太海域意識計劃」,美日菲鞏固伙伴關係則被視為跟台海局勢或美軍第一島鏈防衛息息相關。

(明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