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礙來華外客 央行放寬政策成效待察 港人北上「掃碼」支付 3店2碰壁
【吃瓜热点】內地疫後通關逾年,對比火熱的國內旅遊市場,外籍人員來華數量仍不及疫前一半,影響經濟復蘇。為恢復國際遊客數量,全國兩會前夕,央行推出系列舉措放寬外籍人士移動支付限制,成效有待觀察,與外籍人士一樣在內地有「支付難」遭遇的港人,目前仍有很多難題難解。
記者昨天(3日)跟隨一名港人北上,上午10時許來到北京王府井大街,分別於非連鎖便利商店、糕點手信舖及書店購物,3間店舖中有兩間電子支付過程遇阻。其中便利店的支付後台網絡不暢,要重複掃碼、等待逾分鐘才完成交易。老闆表示是因手機網絡漫遊問題,「用境外的電話卡,經常出現這個情况」。而在書店結帳時,用港版Wechat、AlipayHK均不成功,最後須轉用內地微信付款;不過收款機也因此當機,要換另一櫃台的機器掃碼。在內地知名糕點舖埋單時,則順利用AlipayHK完成交易。
對於境外人員在內地電子支付不便,3間商舖的老闆和店員都表示有相關經歷。糕點舖老闆表示「外國人一般都給現金」,書店收銀員則說「昨天剛有一個俄羅斯人付不了款,最後去邊上銀行取的錢」;便利店老闆亦見怪不怪,說「刷不了(付款碼)就給錢,之前有身上只帶了美元的,就到隔壁換錢」。
老闆見怪不怪 「隔壁換錢」
正值周日,在北京熱門商圈王府井,卻難見外國人身影。記者停留的近一小時內,街上閒逛、店內消費者幾乎均為本地居民或內地旅客。
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1日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提出3項便利外籍赴華人員移動支付的新舉措,包括將單筆及年累計交易限額提高5倍;要求支付寶、財付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綁卡效率;簡化支付程序身分驗證安排,並鼓勵旅遊景區接受現金和境外銀行卡等。
雖然央行政策針對外籍來華人員,不過港澳台人士在境內使用電子支付一樣存在諸多不便。由於結算系統不同,加上支付平台普遍要求身分認證及綁定內地銀行卡,甚至有規定須使用內地手機號碼,方可使用相關服務;而境外漫遊網絡有時亦會影響支付成功率及速度。上述種種原因,導致在內地成為「便利化」代名詞的電子支付,成為境外人員在華旅遊的攔路虎。
(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