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琉球館強調宗藩關係 沖繩知事將訪 習上月提福州古驛惹關注 參觀學生稱「以前是中國的」

【吃瓜热点】一個月前,中国国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場參觀活動中談到古代琉球國與中國淵源,包括提及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有關講話經官媒披露後引起關注;據悉日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本周訪問福建,行程也預定安排參觀福州琉球館。到底內情幾何,本報記者近日赴福州一探究竟。

琉球館原名柔遠驛,是一座佔地六百多平米、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琯後街的白牆黛瓦建築,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館驛始建於明代,最初用於接待海外藩國使者,福州被指定為與琉球王國交往專設港口後,來此居住的逐漸多為琉球人。

記者到訪琉球館時,福州大學日語系學生亦組隊參訪。帶隊金老師表示,為讓大家了解中日交流的歷史脈絡,系裏兩年前開始組織參觀活動。「知道歷史才會珍惜現在,我們今天把每個展板都讀了下來,不僅學歷史,還發現了(解說詞裏)一些日語上表達的錯誤。」玉城丹尼來榕時,金老師也將參加其中的一個太鼓交流活動。

福州和沖繩首府那霸1981年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就是因為有中琉交流歷史」,金老師回憶自己2008年留學日本時去沖繩,第一個參觀的便是福州園。「500多年的歷史,就是通過福州這個地方來交流的」。中日關係近年緊張,她感嘆,「作為日語、日本文化學習者,我們有這種使命,讓學生更了解中琉、中日的歷史交流。歷史互鑒、珍惜現在,展望未來嘛。」

作為古代中國和琉球往來見證,又名「福州對外友好關係史博物館」。該館1992年按原貌重修,大廳樑上掛「海不揚波」字匾,是對海路風平浪靜的祈願。館驛一進兩層,外有雅緻庭院,內設精良展覽。

琉球館參觀者寥 學生訪前從未聞

琉球館在本地不為人熟知。雖是免費開放,工作人員表示每天來參觀的人「有時就幾個」。記者到訪一個多小時,除該學生團再無其他遊客。同學們也從未聞柔遠驛,「聽說要來才查的,小紅書上都沒有相關帖子」。「看完更加了解中日之間的歷史關係了。也不能叫中日關係,琉球以前是中國的。」其中一名男同學補充。

看完展覽留下這樣的印象並不出奇,介紹內容多處強調古代琉球與中國的從屬關係。在介紹「中琉歷史交往」的第二展廳,開篇點出中國自明代開始冊封琉球國王,建立宗藩關係。「明代冊封15次,清代冊封8次」,並附冊封琉球使節名錄。

根據史料記載,1372年,琉球中山王察度受詔同意向明朝朝貢稱臣,然而東海風高浪大,朝貢船只時時遭遇不測。1392年,洪武帝派遣「閩中舟工三十六姓」隨使團入琉球,成為琉球群島最早的華人。展覽對此亦有詳細介紹,「不但發展了琉球來明的朝貢貿易,還進一步促進了琉球國家的治理及中國文化的傳播。」

《人民日報》6月4日刊發習近平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紀實,提到他參觀明抄本《使琉球錄》時說,「我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當時還有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

習曾任福州書記 重視中琉關係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17年5個月,琉球館的展覽提到,時任福州書記的習近平,就參加了當年重修工程的竣工儀式;習近平對兩地交流十分重視,1991年曾率團訪問那霸,並多次接待那霸訪團。

福州是古代中國與琉球使者、留學生來往的中轉之處,雙方交流持續不斷。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本月3至7日隨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訪華,行前表示希望增進和中國互信,並維持互惠關係。玉城此訪赴北京和福建兩地,期間將與中國商務部官員會談,並到福建參訪國企總部。據琉球館人員透露,該館也是玉城訪問行程一站。

至於習近平提及的琉球墓,則是位於福州倉山區的琉球墓群,是清代琉球使者、商人、留學生墓葬。墓園的紅牆綠蔭在城郊嘈雜環境中有幾分遺世,平時園門緊鎖,由政府管理維護,只向日本後代或相關團體開放。

「琉球再議論」曾惹外交風波

習近平的「琉球」言論引起各方關注的原因,與2013年中國學界「琉球再議」言論有關。當時《人民日報》刊文敘述日本吞併琉球過程,提出了「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引起外交風波。

《人民日報》上月的紀實還提到,工作人員向習近平介紹明代藍格抄本《使琉球錄》時,特別提到「這是一件發揮着重要政治功用的古籍版本」,意指相關古籍內容,清楚記載中國與琉球(日本)的海上分界線,即釣魚島當時已屬於中國。在琉球館展廳,《使琉球錄》也是其中重要展示內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