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或先進AI導航 專家料不易擊落
【分析焦点】美國國防部稱出於安全考慮而不擊落「間諜氣球」,但包括前總統特朗普在內愈來愈多共和黨人要求華府將之擊落。不過,有美國專家估計,要將氣球擊落並非易事,而氣球亦可能使用了先進的人工智能(AI)技術導航。
華盛頓智庫「馬拉松倡議」(The Marathon Initiative)的偵察氣球專家威廉.金(William Kim)表示,雖然在蒙大拿州上空出現的中國氣球看來像普通的氣象氣球,但有明顯不同之處:它有一個相當巨大、顯眼的載重負荷,即一組靠太陽能板提供電力的電子設備,用於導引方向和蒐集資訊,且它似乎擁有美軍尚未投入使用的先進操控方向技術。威廉.金稱氣球可能運用了AI技術,只要辨讀周圍的空氣變化就可調整氣球高度,導引它想要前往的地方,當中也可能涉及來自與氣球總部的無線電通訊。
威廉.金表示,由於衛星愈來愈容易遭到來自地球和太空的攻擊,因此使用間諜氣球也有優勢,一是它不容易被雷達偵測到,「這不是反射物料,並非金屬,因此即使氣球膨脹至相當大,要偵測到它仍是問題」。另一優勢是間諜氣球能在監視目標的上空保持相對固定的位置,且可一次停留幾個月,而不像間諜衛星般必須在軌道上運行。
加國1998年花6天才擊落氣象氣球
威廉.金指出,要擊落這類氣球並非看上去般容易,因它相信使用了氦氣,不是只要射擊它就爆炸燃燒,若在氣球上打穿一個洞,它只會非常緩慢漏氣。他舉例稱,1998年加拿大空軍派F-18戰機嘗試擊落一個氣象氣球,「他們發射了1000發20毫米口徑子彈,但該氣球仍停留在空中6天才跌下來」。他表示,無法確定地對空導彈會否派上用場,因這些導彈的制導系統,是針對擊中快速移動的導彈和飛機而設。(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