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恐懼漣漪:倒了克里姆林宮,肥了平壤
西方在烏克蘭向俄羅斯關上了門,因受制裁和被烏克蘭用西方軍備轟裂的克里姆林宮,卻讓遠東的朝鮮有可趁之機獲得了前所未有、反客為主的機會。平壤去年年末開始增加向周邊試射導彈的數量,今年又以各種藉口「示威」試射不少導彈,既有舊庫存亦有新型導彈。近年來,藉由加密貨幣在黑市獲得的財富,讓平壤得以在俄烏戰爭帶來的地緣政治動盪間,窺準歐美和盟友分身不暇的空檔,繼續其一貫以武力恫嚇獲取利益的「商業模式」,進一步以軍演推動西方在地區讓步。然而,朝鮮軍演的每一支導彈,都有機會引爆東亞這個新的地緣政治火藥庫。
藉加密貨幣黑市 朝鮮厲兵秣馬
朝鮮得以展示軍力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資金支撐軍事開支,近年加密貨幣的興起和普及讓朝鮮找到短時間內收獲大量外匯的方式。4月時FBI調查指朝鮮盜竊所得的加密貨幣價值4.6億美元(約35億港元);加密貨幣數據公司Chainalysis亦認為,朝鮮去年共竊取4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詳見延伸閱讀)。作為參考,朝鮮2020年出口收入僅8900萬美元(約6.9億港元),4億美元數目之龐大可想而知。外界猜測,朝鮮政府獲取加密貨幣後便利用加密貨幣匿名的特點,透過一些不記名的交易所或門市售出加密貨幣換取外匯,再購買如電子零件、石油等商品運到朝鮮。全程不經監控嚴密的國際銀行系統,朝鮮就在國際的眼皮下逃避封鎖,繼續獲取資金生產武器。
更關鍵的是,俄烏戰爭為被國際孤立的朝鮮帶來一線商機。俄羅斯目前除了兵源緊絀外,武器裝備的生產亦大幅落後於前線消耗的速度,面對接受西方援助而取得先進裝備的烏克蘭軍隊,俄軍不但失去了先進武器的優勢,連依仗傳統武器單純傾瀉火力的優勢亦逐漸失去。7月傳出俄軍向朝鮮招手購買武器裝備,朝鮮極力否認這些傳聞,然而現實似乎反映朝鮮僅僅是口裏說不:兩國在9月達成協議重開中斷3年的鐵路運輸,本月初有衞星拍攝到有朝鮮的列車進入俄羅斯,顯示兩國現時有能力利用鐵路「通關」。俄羅斯可以向有能力生產使用蘇式裝備的朝鮮購入武器(如火炮和彈藥)或裝備(有消息更直接指出俄羅斯邀請朝鮮生產冬季裝備),再利用鐵路運輸到戰場。
借助與俄羅斯的交易,朝鮮可以收取能源、武器零件等短缺物資作為「代工費」,加強朝鮮的戰備能力。近期朝鮮極為罕有地兩次大規模升降戰機,不但反映了其有能力獲得戰機零件,更有提煉高純度航空燃油的能力。俄羅斯作為蘇式武器的生產國,又是能源出口大國,嫌疑可謂不小。
軍演漣漪效應 升級區域局勢
朝鮮今年增加的軍事活動令鄰近的韓國和日本加強戒備,連帶在日韓兩國都有駐軍的美國亦加強部署以震懾朝鮮。日本2023年防衛預算大幅增加到史無前例的430億美元(近1% GDP)、裁減陸軍裝備以增加防空系統建設、增建神盾艦;韓國則早前正式要求美軍增加薩德部署。對於中國而言,自然十分擔心韓、日藉防範朝鮮「項莊舞劍」,尤其是增加薩德部署和美日韓3國更緊密合作,更令中國坐立不安。
對韓國而言,薩德是其防空網重要的一環,傳統防空系統如愛國者系統只能夠防禦45公里以下高度的導彈,面對巡航導彈和傳統戰機足足有餘,但對已進入最後攻擊階段的彈道導彈就束手無策,故此需要探測距離更長的薩德系統以更早發現並摧毁威脅。薩德的雷達探測距離接近2000公里,深入中國領空,由黑龍江到福建沿海和武漢等內陸地區都在探測範圍之中。而且薩德實際上是由美軍操作,被美軍深入監察內陸軍情自然令中國有極大的戰略不適感。作為回應,中國會增加沿海地區的軍事部署以求戰事爆發時可以第一波攻擊就擊潰對方、朝鮮進一步展示軍事實力又會刺激美日韓,層層加碼便令美日韓的政治軍事同盟變得更緊密。
美日韓更緊密的軍事合作更是直接劍指中國,早前的美日韓軍演出動了超過370架戰機、30艘艦艇包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豪華陣容。毋庸懷疑,美日韓聯盟認為中國亦是影響區域穩定的因素。畢竟大建海軍空軍應對的不止是朝鮮,亦是導彈、海軍、空軍裝備日新月異的中國。尤其是日美對台的「戰略模糊」似乎已變成「戰略清晰」要協防台灣,將台海安全提升到東亞安全的程度,中國的統一戰爭隨時演變成「東亞大決戰」,這恐怕是各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朝鮮增加軍事動作是東亞火藥桶之中的一環,周邊各國層層加碼的應對使區域局勢走向惡性循環,目前看來,似乎沒有走出循環的方法。按這個局勢發展,東亞火藥桶一旦引爆恐怕會禍延全球。
文:托勒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