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的注意力不在台海,在黨內政治!文:張望
本次台海危機中,岸田政府的表現似乎令北京失望。
8月4日,東京譴責中國導彈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EEZ),並加入七國集團(G7)指摘中國軍演的聲明,令中方取消了原定在金邊舉行的中日外長會晤。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岸田這種在中方眼中難以接受的外交姿態呢?
中國國內評論普遍認為,本次日本是借台海緊張局勢修憲擴軍,遏制中國。然而,修憲是安倍的政治願景。安倍已逝,岸田崛起,更關注國內經濟和疫情議題,並沒有修改憲法的緊迫性。解讀岸田外交走向,必須從微觀層面仔細分析日本內部氛圍,不斷重複套用「借機修憲擴軍」或「軍事大國化」的宏大敘事框架,是思考上的懶惰!
忙於重組決策團隊
從日本內部的政治脈絡(political context)來看,岸田文雄目前的注意力不在台海,而在黨內政治!筆者留意到,日本國內對本次台海危機的爆發反應遲鈍。7月底,當中美兩國媒體和專家熱議佩洛西訪台後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時,日本國內輿論卻只關注兩件事:一是第七波新冠疫情擴大;二是反對安倍國葬和自民黨與統一教派之間千絲萬縷的見不得光的關係。代入岸田的位置,安倍遇刺的餘波正意外衝擊執政團隊,內閣支持率從63%暴降到51%左右(共同社8月數據),下降了將近12個百分點。因此,集中精力處理急速下降的民望並擺平安倍死後黨內各個力量(尤其是安倍派),成為岸田的當務之急。
在這樣一個決策團隊過渡期的背景下,岸田在本次台海危機期間的對外決策的實情是:戰略協調不足, 缺乏精準回應力。如今日本的國內問題堆積如山,岸田顯然尚未有時間深思熟慮對台危機管理,導致對華政策搖擺不定,缺乏分寸感。這表現在:一方面,岸田派遣外相林芳正和中國外長會面,意圖改善低迷的中日關係,並為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鋪路。但另一方面,日本又加入西方G7集團譴責中國的軍演,要求中國停止軍事演習。據日本外交圈消息稱:本次岸田尤為關注導彈跌入日本專屬經濟區,覺得不得不反應以回應國內民意,但同時又極力避免就這一問題高調向日本媒體發話,以防止事態惡化,首相官邸處於兩難境地。
改組內閣注重平衡 安倍派勢微
8月5日,岸田發動政治奇襲,宣布將在10日改組內閣,就是為了擺脫目前的困局。根據過去慣例,日本首相的內閣改組通常在9月中實施,8月長假前夕的政權改組令自民黨國會議員和官僚們怨聲載道。改組後,日本國內對本次新內閣的整體印象是:四平八穩,屬「安定平衡型」佈局,吸納了大量「政策通」資深議員入閣,能夠馬上投入政府實務工作。正如外界預料,大肆指摘中方軍演的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現任防衛大臣)被撤換,由無派閥背景且熟悉防衛事務的濱田靖一接任。據日本政治記者圈透露:岸田選擇濱田靖一的理由有二:一是他較為熟悉防衛問題,有利與即將到來的年末防衛三份綱領性文件的修改工作。二是濱田和無派閥的野田聖子較近,有利於黨內團結。至於安倍的親信高市早苗,則從政調會長調任至經濟安保大臣。據稱,過去一年高市和茂木幹事長不和,但為了顯示對安倍派的尊重且又是女性政治家,於是被岸田拉入內閣接替二階派的小林鷹之。
通過迅速改組內閣,岸田政權內的主流「岸田,麻生,茂木」核心(Aso, Kishida, Motegi, AKM聯盟)達到11人,而安倍派只有4人,保證了以AKM聯盟(宏池會系統)為主軸的「保守本流」勢力回朝主導政權。觀察中日關係的未來走勢,顯然需要耐心等到岸田的新決策團隊進入運作後才能看出端倪!
作者: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