攆走約翰遜可為英國開新篇?
撰文:倪文迪
政治一日也嫌長,更何況是三年。三年前,辛偉誠在《泰晤士報》這樣說,「保守黨現正深陷危機,只有約翰遜能挽救我們」。三年之後的現在,他又高調地背叛約翰遜,在公開的辭職信中表示「社會正確地期望我們的政府恰當、有能力、認真地履職」,好像現在才看清楚首相約翰遜的為人般。
在牛津大學的時候加入所謂Bullingdon Club,在《泰晤時報》工作的時候杜撰內容,在《旁觀者》做總編輯的時候聲稱不參選國會議員,參選的時候聲稱當選後會辭去雜誌社工作,做保守黨副主席的時候否認要婚外情對象墮胎,做倫敦市長的時候17次聲稱不會再參選國會……約翰遜是何許人也,香港人未必清楚,但英國人早就知道,尤其是保守黨人本身。
保守黨人的政治計算捧了約翰遜
但為什麼在2016年英國人仍然相信約翰遜的脫歐主張,以為這就可以「拿回控制權」,以為英國從此前途一片光明?為什麼在2019年文翠珊黯然下台的時候,像辛偉誠那樣的保守黨人仍然以為約翰遜可以帶領保守黨、帶領英國政府、帶領英國搞定脫歐?2016年美國人相信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2018年台灣人相信韓國瑜的「高雄發大財」,到頭來一個二個都只是騙子。
眾所周知,約翰遜並不是脫歐的什麼支持者,在公布立場前幾天還寫了一篇反對脫歐的檄文。對他來說,支持脫歐或是留歐,就只看何者能得到較多人支持,從此上位得到權力。而當保守黨人現在說約翰遜的不是、集體辭職拉倒他的時候,當初在2019年他們又是為了什麼選他出來?不就是因為相信約翰遜較能動員人投票,令保守黨控制國會多數議席嗎?
高調請辭的衛生大臣賈德偉和財相辛偉誠好像揭竿起義,但僅在半年之前,在所謂「派對門」正酣之時,正是他們二人表示「完全支持」首相約翰遜。外相卓慧思說約翰遜的辭職決定是對的,但上個月保守黨對約翰遜的不信任動議中,她又有份給出信任一票,幫助約翰遜挺過去。把責任簡單歸到約翰遜一人頭上,以為換了個黨魁、換了個首相就可以為英國開新篇,那無疑只是自欺欺人。而支持保守黨的《電訊報》只在社論表示保守黨要盡快在日內找出新領袖,親工黨的《衛報》則說得保守黨在野、換上工黨執政才是唯一出路般,並沒有多少正視民主政治淪為權力遊戲的問題根源。
英國社會最關注:疫情與經濟危機
在保守黨人倒戈、約翰遜宣布將下台後,不少人額手稱慶,說這是又一次民主制度發揮制衡作用的證明。是的,這樣說也實在沒錯。但攆走了約翰遜之後,英國又怎樣呢?從民調我們可以知道,約翰遜賴以上位的脫歐問題自前年2月起已經不再是英國人認為最關切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新冠疫情問題則一直為社會所重視,直至今年1月起,經濟問題成為了英國人眼中最迫切的挑戰。英國的通脹已升至40年高位的9.1%,油價和樓價每日都在攀升,經濟衰退已在眉睫,同時新冠個案再次反彈到逾30萬宗,多間醫院重新強制所有人要配戴口罩。如此時候,西敏宮的政客卻在忙於爭權逐利,試問國家又如何開新篇?
21世紀的資訊發達令我們都對政治人物更容易了關注,可惜不論是特朗普還是約翰遜,很許多人只停留在花邊新聞、失言、「派對門」等事情上,卻對社會需要的政策、政客給出的方略沒有多少人認真。某程度上,騙子才因而能夠一直蒙混過去,在白宮混上四年,或者在唐寧街荒唐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