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門羅主義發酵的效應
歐洲的門羅主義在發酵,要尋回歐洲戰略自主,不要被美國軍工與能源利益牽著鼻子走,烏克蘭人不能成為美國地緣政治利益的砲灰。尋回歐洲自己的靈魂,才可以保護歐洲政治經濟的軀體。
烏克蘭戰爭已經撕裂了歐洲。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都在表面的政治表態背後,錨定自己真正的國家利益,而不是被民粹左右,更不是被美國拖進無底洞的深淵,失去了歐洲的戰略自主性,也失去了歐洲自己的核心利益。
歐洲門羅主義的聲音就應運而生。也就是說,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歐洲內部自己的矛盾由自己來擺平,而不是靠美國來說了算。這次烏戰爆發後,美國發動全球制裁也要求歐洲跟隨,但歐洲的能源供應約一半來自俄羅斯,若斷然制裁就等於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而德國、奧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都已經表示,不會跟隨美國的指揮棒起舞。他們開始反思北約的角色,為何一個由美國領導的戰爭機器決定了歐洲的命運,為什麼歐洲人自己不能解決歐洲人內部的糾紛,而非要讓美國來介入?
門羅主義來自十九世紀美國總統門羅(James Monroe)提出的外交主張,認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對歐洲列強介入美洲事務,不許歐洲再來美洲殖民,避免損害美洲主權與人民福祉。今天歐洲人回顧這段歷史,對照當下歐洲的情況,就發現歐洲人需要自己的門羅主義,不容美國的長臂伸進歐洲,影響歐洲人的利益。
從制裁經濟學來看,美國其實是佔了大便宜。禁止歐洲各國從俄羅斯購買能源,改而購買美國價格貴好幾倍的頁岩油,是美國的如意算盤,卻損害了歐洲的利益,並且即便改購美國能源,也一時間難以銜接。德國的幾個智庫已經聯合起來發表報告,指出制裁俄羅斯的能源,會使德國的經濟重創,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到損害,而GDP急降。
正在選舉高潮的法國,無論是總統馬克龍還是勒龐,都對烏克蘭戰爭的問題高度警惕,避免損害法國的核心利益。這次選舉的特色就是極左與極右的勢力合起來,選民人數超過了五成,在第二輪的投票舉足輕重。而無論是極左還是極右,都是反美和反北約,也在法國的選民結構中帶來深遠的影響。
烏戰對歐洲最大的影響就是難民潮的出現,估計高達四百多萬人源源不絕地流向歐洲諸國,帶來財政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德國年前湧現非洲難民潮的高潮,總理默克爾還冒德國人的大不諱,毅然收容了百萬名難民,如今又要面對新的難民湧進,心裏很不是滋味。
從烏克蘭人的利益來看,美國的介入是一大禍害。美國在開戰之前,信誓旦旦要保衛烏克蘭,鼓勵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不讓雙方談判解決,但到了關鍵時刻,卻聲稱不會派兵,只提供武器,連澤連斯基提出的禁飛區的提議都予以拒絕,如今烏克蘭遍地烽火,人民死傷無數。也就是說,烏克蘭自己提供戰場給美俄兩大國博弈,等於被玩弄於股掌之上。俄羅斯當時要求的只是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而北約也迄今不容許烏克蘭加入,但烏克蘭就是為了「加入北約」的一廂情願,結果賠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哪怕將來打贏這場戰爭,也是山河破碎,國之不國。但美國一直灌烏克蘭人迷湯,說澤連斯基已成為「自由世界的領袖」。但這樣的領袖,讓許多人民死去﹑讓家園毀滅,是負責任的領袖嗎?
歐洲人午夜夢迴,驚覺這是一場被美國人忽悠的戰爭。美國藉此削弱了俄羅斯的戰力,暴露了莫斯科內部的矛盾,收割了很多的戰略的利益。拜登的外交團隊是玩弄權謀的高手,藉此戰爭,讓俄羅斯內傷嚴重,藉由烏克蘭海王星導彈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更是美國的得意之作,但這樣的戰術上的勝利,無助於烏克蘭戰爭戰略上與政略上的挫折。
烏東的大片土地終將失去,而馬里烏波爾也在久攻之下淪陷。對烏克蘭人來說,這是泣血之痛,但對美國來說,卻是一場老謀深算的戰略冒險,無論結果如何,不會有任何一位美國子弟兵死亡。
美國華爾街上市的軍工企業近來股票都飆升,大賺一票。而軍火企業都是美國政客的幕後金主,提供選戰的大量政治現金。估計拜登政府要將烏克蘭戰爭一直持續下去,讓軍工利益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將使得今年年底的參眾兩院選戰,民主黨可以贏得更多軍工金主的捐獻。這是赤裸裸的政商軍事利益交纏,環環相扣。對於那些在戰場上浴血的戰士來說,他們又怎麼曉得,自己竟然是為了政客的利益而犧牲性命?
歐洲人開始反思,他們需要門羅主義,尋回歐洲自己的戰略自主,而不是被美國軍工與能源利益牽著鼻子走。烏克蘭人因為錯誤的抉擇,成為美國地緣政治利益的砲灰,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幡然醒悟,要跳出北約戰車,找回歐洲自己的靈魂,才可以保存歐洲的政治經濟軀體,才可以避免歐洲人為美國利益而流血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