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印度」保持中立 美國如何處置?
【焦点分析】俄烏衝突持續發酵,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是否發揮作用取決於有多少個國家配合制裁措施。除了中國同俄羅斯保持正常的貿易往來,印度的對俄態度引發美國的擔憂。
《華爾街日報》近日稱,印度已經與俄羅斯達成了一項進口300萬桶原油的協議,這批原油將於5月交付。印度同時希望在未來幾周採購更多而俄羅斯原油。《華盛頓郵報》對此評論稱,印度向俄羅斯購買300萬桶原油,雖然購買量相比較俄羅斯產量和印度需求而言相對較小,意味着印度決意保持同俄羅斯的貿易和軍事關係,而無視美歐孤立俄羅斯的呼聲。
印度此舉與西方「孤立俄羅斯」的努力相悖,尤其讓拜登政府感到「不適」。在美國看來,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是價值觀層面對抗中俄的天然夥伴;印度也是印太戰略中對抗中國影響力的重要夥伴;最重要的是,印度還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主要成員。但令美國尷尬的是,迄今為止,印度已經五次在聯合國投下棄權票,沒有譴責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如今,美俄兩國都希望影響印度的決定。白宮當地時間3月29日宣佈,美國總統拜登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Daleep Singh)將前往新德里,與印度政府官員會晤,討論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的特別軍事行動,並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制定經濟框架。而據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也計劃本周訪問印度。
印度的平衡術
此次俄羅斯向印度低價售出原油,印度有何理由拒絕呢?據了解,俄羅斯原油的價格比全球基準價格低20%左右,保險和運費均由賣方承擔。為了抵消國內油價的飆升,印度自然不會對進口俄羅斯石油自設門檻。這體現了印度莫迪政府非常務實的一面,始終以本國利益為先。《華盛頓郵報》17日引述三名匿名印度官員的話說,通過盧布或盧比結算,雙方貿易只會在印度和俄羅斯銀行之間展開,不受美國金融系統的影響,這也是為了幫助印度經濟和其出口商,而不是為了規避潛在的美國制裁。印度與被美國制裁的伊朗也開展過類似的交易。
俄烏衝突牽涉地緣政治利益。印度始終沒有盲目跟隨美國節奏決策,平衡好其他各方的利益關係,是印度 「戰略自主」的體現。正如印度不會跟隨美國的腳步加入印太戰略,自然也不會在美國的倡議下加入制裁俄羅斯的隊伍。
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在同美國簽署諸多軍事方面的合作條款後,2021年12月,普京訪問印度時俄印簽署了新的「十年國防合作協議」以及28項其他協議。無論美國從民主價值觀層面如何強調印度的積極角色,但當涉及到地緣政治博弈和經貿利益時,印度都不會偏離中立立場。
美國被欺騙了嗎?
印度此舉招致了美國國會的批評。3月17日,由美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威爾遜(Joe Wilson)和加州印度裔聯邦眾議員羅漢那(Ro Khanna)牽頭的跨黨派議員團聯合致信印度駐美大使桑德胡(Taranjit Singh Sandhu),敦促印度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行譴責。前1天,兩名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劉雲平(Ted W. Lieu)和馬林諾夫斯基(Tom Malinowski)也致信桑德胡,對印度在聯合國投棄權票表示失望。印度裔民主黨籍眾議員貝拉(Ami Bera)則「告誡」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有責任確保自己的行為不會直接或間接地支持普京和他的『侵略』。」
對於部分美國政客而言,印度的行為無異於「背叛」。最早從小布殊後期,美國就同印度簽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協議,解除了美國對印度長達34年的核貿易禁運。奧巴馬上台後,就將印度視為重要防務夥伴。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還把印度升級為「戰略貿易授權1 類」(Strategic Trade. Authorization-1, STA-1),使其成為繼日本和韓國之後第三個獲得該地位的亞洲國家,這為新德里的高科技產品銷售鋪平了道路,尤其是在民用和國防領域。
為了應對中國,美國國會在相關制裁名單中多次豁免了印度。即便是俄羅斯已開始向印度交付的S-400型防空導彈系統,美國國會也一再猶豫,尚未進行制裁。
目前,美國國會的不滿已經開始發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等智庫學者呼籲密切關注美印關係正在發生的「變化」。
白宮的三重顧慮
美國當前面臨兩難境地,在施壓、甚至懲罰印度方面有些猶豫。拜登政府尚未公開批評印度。
3月15日,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Jen Psaki)被問及印度可能購買俄羅斯廉價石油時,她未表態說印度此舉違反制裁,但強調:「考慮一下,當史書記載這一課時,你希望自己站在哪一邊?支持俄羅斯領導人就是支持『入侵』,而『入侵』顯然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美國助理國務卿盧(Donald Lu)在一次聽證會上作證說:「總統和國務院的其他高級官員幾個月來一直堅持不懈地與我們的印度同行進行非常認真的高級別對話。」
拜登政府對印度的緘默態度主要原因和印太戰略、對華戰略有關。
首先,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還不至於改變美國設定的遊戲規則,畢竟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對象還是歐洲和中國。根據標準普爾全球商品觀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俄羅斯對印度的石油貿易只佔其石油出口的3%左右,印度多數進口還是來自波斯灣國家。
印太經濟體當中,除了日韓澳外,大多投了棄權票。而日韓澳等參與西方對俄制裁的亞洲國家在俄羅斯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僅為8%。所以,它們的制裁對俄羅斯的影響有限。孟加拉政策建議與治理研究所所長卡蘇(Syed Munir Khasru)指出,中國和印度加起來佔俄羅斯對外貿易的18%,沒有這兩個亞洲大國,制裁行動「對俄羅斯不大可能會有嚴重影響」。
其次,印度並非唯一保持和俄羅斯石油貿易的大國。以色列也在和俄羅斯保持石油貿易。一些北約國家,也是俄羅斯石油的購買者。目前只有英國宣佈了針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禁令。歐盟說會盡快切斷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但德國、匈牙利等國並不同意。如果歐洲內部存在分歧,西方就沒有理由迫使印度放棄或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
第三,在美國看來,印度是美國在印太制衡中國的極為重要夥伴。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3月9日的一次聽證會上,有議員提問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國防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在烏克蘭問題上,為什麼印度沒能和西方站在一起。拉特納說,美國認識到印度同俄羅斯擁有一個複雜的歷史和雙邊關係。印度正在多樣化,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但這需要時間。拉特納主張對華強硬,他說:「從美國角度看,印度絕對是我們印太戰略的重要夥伴,美國也應該支持印度國防工業本土化的進程」。因此,拜登政府的對印度姿態,取決於其印太戰略,而非對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