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間反華情緒增 大选掀政治攻防
【焦点分析】上月的北京冬奧開幕禮上,身穿朝鮮族傳統服飾的一名中國女表演者亮相,引發韓國人的反華情緒高漲,質疑這是中國對韓「文化侵略」又一事例。事件掀起的政治攻防,間接反映韓國近年對中國的負面看法不斷升溫。
代表文在寅政府出席的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黃熙表示,有關爭議的誤解會影響中韓友好關係。韓國網民質疑其發言是「只看中國臉色」,在野國民力量黨也質疑文在寅政府沒提出正式抗議,抨擊執政共同民主黨「親中」。
對比之下,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於北京冬奧前,在電視辯論中批評對手的親美立場,還堅持要跟中國維持戰略合作關係,引導中國在韓半島發揮積極作用的主張。但在上述爭議後,李擔心反華聲浪影響支持率,一改原先立場,表明「會開火擊沉非法越界的中國漁船」,被敵對陣營諷刺「利用民間普遍的反華情緒來吸引選民」。
拒「親中」 vs. 「保暢通對話」
這次爭議跟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開幕禮形成強烈對比,當時也有代表中國朝鮮族的韓服女生亮相,但沒引起韓國反華情緒。國民力量黨綜合總統選舉對策委員長羅卿瑗明言對這差異也感驚訝,她向本報分析稱,2010年以後中國經濟文化壓力慢慢觸發韓國的民族敏感神經,例如涉及文化侵略和「東北工程」的指控,以至北京放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方針,口喊和平卻把韓國逼入外交守勢,長期積怨由此爆發。
「東北工程」即中國2002年起進行的「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韓國民眾不滿該研究主張朝鮮半島北部古代是中國一部分。被指文化侵略或挪用的爭議例子包括韓國網民不滿有中國網民主張韓式泡菜(kimchi)源於中國。
韓國報章《每日經濟》民調顯示,韓國民眾對中國抱有敵意的比例由2015年的16%急升至2020年的40%。根據首爾大學亞細亞研究所今年1月的調查,高達90.7%受訪者「不相信或完全不相信中國」。近期網絡常可見到「因為我是韓國人,我不喜歡日本。但身為人類,我更不喜歡中國」之類的言論,反映反華情緒已超越長期存在的反日情結。
共同民主黨總統大選對策委員會外交特別顧問林聖男認為,與鄰國發生衝突無可避免,他向港媒稱,李在明的立場是對鄰國有話要說,同時要保持暢通的對話管道,促使韓中關係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