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第十天:从“伐谋”到“攻城”
撰文:杭子牙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伐谋”、“伐交”与“伐兵”层面,普京(Vladimir Putin)不可谓不高明。
他选在北京冬奥会之后,到北京和中国高调签署完《中俄联合声明》后动手,既给足了“准盟友”面子,又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想象空间,颇有当年毛泽东在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访华一结束就炮击金门,以及邓小平在访美结束后就旋即对越南开战的味道,展现了一个老牌帝国的顶级国际政治玩家,善于制造和利用危机,并充分利用国际博弈想象空间拓展本国利益的娴熟手法。
而且在此之前,今年1月3日,由俄罗斯提议,联合国安理会“五常”还通过了一份反核战协议,为这场当时就在规划的战争划定边界。此外,他又特地选在俄罗斯即将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几天前开战,以便在联合国掌握议题主导权。
在战术选择上,普京通过在乌克兰南北两个方向发动钳形攻势,配合东部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从三个方向分进合围,试图在军事上,将乌克兰部署于东部地区的主要兵力尽数包围一网打尽;在政治上迅速占领基辅,扶持代理人政府,以减少战争损失;在政治地理上沿第涅伯河分割乌克兰,控制住东部,威胁西部,通过基辅傀儡政府操控乌克兰的内政外交军事,达到非军事化乌克兰的目的。
这些都是非常高明、统筹考虑了各关键战争目标的战术动作。但是,进入“攻城”阶段,俄罗斯军队的弱点很快暴露。俄军分进合围的钳形攻势,继承了前苏军典型色彩的大迂回、大包抄作战思路,需要强悍的铁甲洪流做支撑,但俄军的后勤供应与高技术战争能力明显不足,战争动员也并不充分。
此外,可能是考虑到俄乌同为斯拉夫人的同胞感情,为达到“攻心为上”的效果,尽量减少平民伤亡,有利于战后管制和实现“以打促谈”的目的,普京在基辅等地也没有用尽全力,没有动用重型武器,从而导致俄军“攻城”受阻,战场态势呈现出危险的“高开低走”局面。
同时,乌政府和民众也从最初的恐惧中冷静下来,随着战事进展,抵抗意志在上升,乌国内不分党派现在已经被彻底动员起来。最危险,也最出乎俄罗斯战前预料的,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态度。
欧美的态度普京是有准备的,但是其态度如此坚决,恐怕有点超出了普京预计。俄罗斯外交部前副部长费多罗夫(Andrei Fedorov)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乌克兰的抵抗与西方国家的制裁力道,都比俄罗斯在行动开始前所预测的还要来得强烈。”
战争开始后,美欧对俄罗斯及普京本人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经济与金融制裁,冻结了俄罗斯所有在美国与欧洲的数千亿美元资产,把俄罗斯几家主要银行踢出SWIFT系统,禁止俄罗斯飞机飞越欧美国家领空。
俄经济、民生与金融体系受到的伤害立刻显现,股市暴跌,卢布暴跌,存款利率也被迫从原来的9.5%提高到20%,这样的利率水平基本上已经很难正常开展经济活动。
其长远影响更是难以估量。分析认为,因为此次严厉制裁,俄经济至少会缩水一半以上(2014年不太严厉的制裁已导致缩水超过50%),至少在10-20年,俄经济可能都缓不过气。
更关键还是在军事层面,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使欧洲纷纷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欧盟为乌克兰提供战机,法国提供轻重武器与防空系统,比利时波兰等提供机枪坦克和燃料,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组织志愿军进驻乌克兰境内,德国也一改之前的摇摆状态,与俄罗斯一刀两断,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对俄军重装备极具威胁的反坦克武器和地空导弹。
打起来大家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而是俄罗斯与欧洲(或者说是北约)之间的一场战争。乌克兰不过是欧美的战争代理人而已。
美国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它不用为战争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担心,不会受难民潮冲击,与此同时却通过战争摧毁了德法和俄罗斯的脆弱关系,达到了孤立削弱俄罗斯的目的,同时还大卖军火,满足了本国军工复合体利益,为本国页岩气打开了欧洲市场。所以战争开打当天,各国股市纷纷暴跌,唯有美国股市却低开高走。
也正因为如此,战争如果长期下去,演变成消耗战,对俄罗斯会极为不利。
现代战争打的是经济与科技实力,而在这两个领域,俄罗斯都还无法和美欧匹敌。尤其是经济,以俄罗斯占世界经济2%的比例,和美欧合计接近全球经济总量40%的体量长期对抗消耗,俄罗斯肯定无法承受。这样下去,就算是俄罗斯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在整体经济与政治上算下来,也得不偿失。
所以,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把战争进行下去的问题,在战场上,俄罗斯一定会取得胜利,乌克兰首都与东部地区肯定保不住,何时被拿下只是一个时间与成本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欧美介入已经实质上扩大了战争规模,使得俄罗斯面临了一个没有在战场上正面开火,却比乌克兰要强大百倍的敌人。所以,对普京来说,能否速战速决,避免被欧美拖入消耗战陷阱,极其考验他的能力与智慧。
征稿
1.辣评周刊【言论场】為公開園地,歡迎全球各地投稿。文章以2000字為限。來稿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2.本网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网即擁有該文章的中文出版權,本网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公众号等)。本网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澳洲《辣评周刊》
2022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