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俄烏首輪談判後:一個困境與兩種可能

撰文:祁賓鴻

當地時間2月28日,衝突多日的俄烏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協調危機的可能解方。

然而經歷近6個小時的漫長協商,俄烏首次會談並未取得突破性成果。俄方除了對克里米亞提出主權要求外,依舊堅持烏克蘭的「中立化」與「去軍事化」;而烏克蘭則在談判尚未結束時,便提早對外自曝條件,除了要求俄方立即停火外,更要俄軍全數撤出烏克蘭,包括克里米亞與頓巴斯地區。

平心而論,儘管俄方代表事後表示,「本次會談得以舉行已是一大成果,且會談中雙方彼此能夠傾聽」,但就現實條件觀之,俄烏主張在彼此眼中,幾與天方夜譚無異。正因如此,首輪談判成了雙方沒有交集的底線展示,在新一輪談判開始前,俄烏博弈回到了戰場前線。

談判的困境何來

而細究談判的困境根源,兩大關鍵造就了當今的遲滯不前。

第一,烏克蘭的親俄勢力不如過往。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前,烏克蘭的親歐親俄兩派衝突,大抵圍繞着加入北約等外交議題展開,雙方幾乎分庭抗禮,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等親俄派尚有政治空間;2014年過後,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烏東武裝獨立,衝突被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烏克蘭存亡層次,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等激進反俄派由此崛起,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更在任內下令禁播112烏克蘭、ZIK、NewsOne等3家親俄電視台,甚至軟禁親俄派政治領袖梅德韋丘克(Viktor Medvedchuk)。

如此肅清力道,不僅大幅壓縮親俄派的政治生命,也進一步點燃政壇與民意的反俄之火,將對外緩和的可能燒得一點不留。故眼下莫斯科所提三點要求,不論是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或是意味着「不加入北約」的「烏克蘭中立化」,對當今基輔而言,皆屬窒礙難行的「政治自殺」。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澤連斯基不會輕易讓步,畢竟簽字的結果大約就是政權垮台。

第二,衝突本質對莫斯科而言,仍是政治戰而非軍事佔領,故其尚未全力以赴。普京之所以發兵烏克蘭,並非有意重演1979年的入侵阿富汗,而是意欲臨摹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坦克群,即以武力迫使基輔同意談判、承諾不加入北約,以滿足俄羅斯的安全要求。然而莫斯科雖在閃電戰的執行上堪稱完美,卻似乎低估了基輔的反抗決心,也高估了烏克蘭的親俄聲量。

就其初始戰術觀之,莫斯科或許認為2月25日試圖包圍基輔(Kyiv)後,澤連斯基便會屈服談判,烏國內部亦會出現親俄聲浪,要求政府讓步,故俄方極力克制火力使用,僅派出5萬部隊,並對大城採取包圍策略,以免激化反俄民族情緒,增加談判障礙;而現實發展卻是,俄軍發兵烏克蘭後,本就微弱的親俄聲量全被反俄激憤吞沒,澤連斯基不僅未受譴責,還成了「民族英雄」,其餘未投降的烏軍則開始在哈爾科夫(Kharkiv)等地進行四下伏擊,造成俄軍地面部隊傷亡。而美國與北約雖不願派兵,卻看到了衝突「焦土化」的可能,於是開始援助「標槍」反坦克導彈、刺針防空導彈等不對稱作戰武器,希望俄軍陷入泥淖,重演阿富汗的墳場惡夢。

簡言之,眼下俄方雖擁有戰場優勢,也能迫使基輔坐上談判桌,卻無法逼其做出關鍵決斷,一來烏國政治情勢不允許,二來俄軍初始施壓不足,再加上歐美的「半調子援助」,對澤連斯基而言,眼下距離「萬不得已」尚有一段空間。

談打交織後的兩種可能

而如此困境恐將導致俄羅斯改變策略,即俄軍「節制火力」的標準可能降低,並用一次次的軍事推進,換取談判桌上的要價籌碼。如若情況照此推論發展,俄烏衝突便會進入「談打交織」狀態,並在不同的衝突時長、烏方抵抗意志強弱下,產生兩種程度的結果。

第一,是俄軍連下數城後,烏方的抵抗意志逐漸潰散,澤連斯基決定放棄政治生命換取戰火停歇,亦可能出現「相對不反俄」的政治精英奪權,抑或烏軍棄甲譁變倒逼中央。總之不論何方代表,結果都是基輔點頭簽署城下之盟,不僅同意克里米亞主權屬於俄羅斯,也通過立法或簽署雙邊條約,明文承諾烏克蘭的「中立化」,內容或將包括永不加入北約、不允許第三方在烏克蘭駐軍、也不開放他國部署中長程彈道導彈等。而烏克蘭的「去納粹化」,則可通過改組政府、提拔親俄勢力來達成,包括釋放或復職親俄派政治精英,懲處亞速營等曾參與大屠殺的右翼民兵,此外俄方或會要求基輔允許俄語節目及學校重新開辦,以緩衝反俄情緒的代代相傳。

而就現實發展觀之,莫斯科眼下確實朝此策略前進,即在下一輪談判前,加大軍事施壓,以削弱烏方的要價底氣。當地時間3月1日上午,俄軍開始攻打烏國南部大城赫爾松(Kherson),眼下該城已被包圍,俄軍沿著主要出入口設置檢查哨;靠近烏東的哈爾科夫則遭砲擊,市中心的政府大樓已被夷為平地;3月1日當晚,俄國防部宣布打擊基輔兩處軍事相關設施,並呼籲附近平民盡快離開。對莫斯科而言,未來24小時的軍事進展至關重要,若能貫穿哈爾科夫戰線、或是掃清馬里烏波爾(Mariupol)的障礙,同時保持在烏東前線的實際控制,便有機會在談判桌上進一步施壓,取得一定進展。而基輔短期內雖不至於發生強攻,卻將成為俄軍精神戰的重點,即以日漸緊密的包圍、對軍事相關設施的不定期擊打,消耗烏克蘭政府的抵抗意志。

然若烏克蘭抵抗意志未被擊潰,衝突時程不斷拉長,這場危機便可能走向第二種極端結局:俄羅斯對烏克蘭由「以武迫談」轉為實質佔領。即俄軍不僅維持烏東兩州獨立,更持續推進到周遭區域,包括哈爾科夫、敖德薩(Odessa)等地,最後導致克里米亞與烏東實質相連,形成「東烏克蘭」、「西烏克蘭」的分裂局面。簡言之,便是將過往8年的烏東前線向前推進,並強制開闢一塊俄羅斯勢力區,最終可能令「西烏克蘭」成為不臨海的內陸國。

然如此結果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俄羅斯的安全要求,卻會衍生出兩個新困境。

第一,東西烏克蘭前線勢必衝突不斷,恰似過往8年的烏東前線,俄軍將被迫長期在此駐軍、無法撤離,軍事開支與維持東烏克蘭的民生預算,都是深不見底的財政黑洞,對於身負制裁枷鎖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道致命的見骨傷口;而對本國福利民生預算的排擠,更將引爆廣泛民怨,衝擊普京政權。

第二,即便「東烏克蘭」政權真能維繫,「西烏克蘭」勢必更加倒向西方,成為極端反俄的政治實體,屆時恐不止加入北約,亦可能直接開放外國部署中長程彈道導彈。如此結果,雖說烏克蘭成功被裂解,莫斯科的安全隱憂卻未消失,西方更是自此多了道德提款俄羅斯的新口實,故普京應會極力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眼下俄羅斯的行動主軸仍是以武迫談,這場談打交織的危機究竟走向何方,既受俄軍與烏軍的消長牽制,亦為莫斯科與基輔的意志較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