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稱過往追求最大利益 學者:房企未做「共同富裕」

【吃瓜热点】若說「三條紅線」、「兩條紅線」是房企的緊箍咒,「共同富裕」可能是一大問號。地產業界人士正觀察,此基調的長遠影響。有內地學者認為,高樓價過去阻礙了生產要素流動、社會創新,未來房地產商要擺正自己角色,不能停留在過去「只想挑好地點、拿高房價」、單純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

稱房產成生產要素流動「阻礙」

「沒有改變房住不炒的思路,共富與房地產有什麼關係,現在有很多過度解讀,但很明確是作為2009年支柱性行業的時代結束了,取而代之是其他高質量的經濟發展,而不是房地產一枝獨秀」,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表示。孫指出,過去房企只想選擇好的地點、好的樓盤,拿高房價,只停留在公司利益、股東利益最大化,沒有上升到社會共同富裕、有胸懷、有格局的企業家層面,結果愈來愈多人進不了一二線城市,影響人才引進,增加了機會成本,形容房地產已成為生產要素流動的阻礙。

指房企須「擺正」角色

他續指,房企現在要將自己的角色擺正,不要看資源在哪就來找,造成房價泡沫,取而代之應與和其他人做「合伙人」。例如應在農村建設、三四線城市教育和基礎設施發展中,發揮作用,「不能只建『鬼城』」,要有實質的內容;也不能只選擇一二線城市的地方,讓大家追逐高房價,「我們的格局,也要隨着自己的財富增長大起來」。

「共同富裕」成為輿論關注的關鍵字,是源於8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會上強調要重視共同富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不過在解決房屋問題方面表述不多,只是提到「要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

樓市熱熾「上車」今回落 90後業主:買家沒受惠

房地產投資作為經濟增長動力,同時帶動樓價上升,內地青年「買樓靠父幹」的情况常見。有北大青年憂慮樓價升幅過快,急於在畢業後一年上車,「現在回想起來是被房價裹挾了」。但他認為2017年政府遏抑樓價後,買家實際沒有受惠。

來自安徽的90後青年張先生,畢業於北大信息技術工程學院。第一學府加上市場最炙手可熱的行業,「上車」對他而言原本並不困難,但早年房地產快速發展期,北京樓價急升,「畢業前2015年均價300萬一個單位,兩年內升到六七百萬。心裏特別恐慌,想着會不會過兩年再翻一倍,想先搞一套,不管大小」。

父母資助八成 急急買樓

張先生:被房價「裹挾」了

在父母資助八成房價下,他在畢業一年後買了二手房,月供萬二元人民幣。但隨着「房住不炒」政策落實後,北京作為首都、執行政策較嚴,樓價比較平穩。「現在想一想,當時是被房價氣勢所裹挾了,因為在房價上漲過快的時候,普通老百姓沒有辦法很理性地做決策。」

但另一方面,雖然近年樓價壓下來或升慢了,但他認為買家實際沒受惠,「把價格限死了,房地產商營利空間小。從實際角度來看,政府2017年調控後,自那以來房子多少有點問題。感覺政府既想做好事,但也不願吃虧,賣地是財政收入大頭,那個虧是轉移給開發商和買家」。

南京的耿小姐則表示,2011年畢業時,南京樓價還算比較低,當時沒有入手。後來隨着年紀增長,希望追求個人空間,樓價升到兩萬多一平方米,已買不起,「現在都去租房,就算買房的,也很少不靠父母、只靠自己買的」。

學者:一線城市樓價難降

「租售並行」新方向

住建部今年8月指出,城市政府應「下決心、下力氣」解決新市民和年輕人的住房問題。經濟學家張軍表示,一線城市樓價上漲的壓力巨大,未來不太可能下降。房地產的發展重點應從過去單一的商品房市場,轉到租售並行的市場,「現在一線城市廣州、上海都在加大建設公租房市場,也就是建設高品質的住房,只租不售」。而住宅住到一定年期可以轉為出售,類似新加坡「先租後售」的模式,解決年輕人住屋問題。

(明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