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蕭析:澳洲的身份认同 英国出卖澳洲 澳洲共和呼声
历史蕭析 澳洲的身份认同 英国出卖澳洲 澳洲共和呼声
撰文:老蕭
本文有貌似不相关其实有内在联系的三个历史话题进行探讨。
美国有西贡时刻,喀布尔时刻。而英国虽没什么时刻,但出卖自己人的历史一样不少。
AUKUS公布后成为焦点,引发内讧,这次美英一起出卖盟友法国的核潜艇合同事件载入史册,而法国狠批英国为投机者其实是十分精准,只有了解英国的人才会作此观点。
历史上,英国就曾二次出卖澳洲,影响深远更令澳洲人的国民身份认同产生变化。不了解这些历史的华人,未必了解当今西人的心态。
总理莫里森寻根寻出热门话题来,大家方知莫里森是五代移民,第一代是因为盗窃了2.5K的纱线被流放澳洲大陆的。网络一直说澳洲是罪犯流放的地方。莫里森寻根坐实了这个说法。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莫里森的故事引发的深层议题是国民身份认同。不过,罪犯显然不是澳大利亚的国民身份认同。
其实,澳洲的说法不严谨,应该是澳大利亚。广义来说,澳大利亚包括一些太平洋岛国。(当然,日常若口语化称澳洲也未尝不可)。为何这里要提到一个严谨的问题,因为涉及一个身份认同的议题。
香港的骚乱,归根到底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但当今世界上,国民身份上有危机的国家不少,例如印度,甚至还有美国。这次,我们用另一个角度看澳大利亚,和大家探讨一下澳大利亚人的国民身份认同。
澳大利亚人最初开拓澳洲大陆,是1788年的英国海军第一舰队,首次登陆时,同行的还有一批囚犯,当中有英国人,爱尔兰人(当时属于英国)。之后越来越多,迁徙到澳洲大陆以及新西兰。这个时期,压倒性的移民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也有少量的德国人(从事园艺和红酒),和英国人,爱尔兰相处还算愉快。苦的是原住民的土著,一直被英国驱赶,说句难听的,就是没把土著当人类。
清朝时代,开始有中国人,日本人以及少量的东南亚的移民进入澳洲大陆,是以劳工为主,工作完成就被尽量遣散。
很长一段时间,澳大利亚的英国裔人,很清楚的政策,就是确保澳洲是白种英国裔的澳洲。这就是白澳政策。土著不被当人看,而亚洲人是劳工,完成劳工合约就遣返。白澳政策直到1970年代初才取消。
注意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澳大利亚的英国裔人,不会称自己是澳洲人或澳大利亚人,而是称自己是居住在海外的英国人。这个是澳大利亚最早时期的压倒性的国民身份认同。其次的身份认同,则是按照居住地域来区别,即我是某个州(省)的人。这二个国民身份认同,存在了很长一段历史。要指出的是,当时没人说自己是澳大利亚人。
这时,第一种身份认同,代表他真心维系与英国文化及血缘关系。
现实上,这种真心能用痴心来形容,为何?
英国在发动对非洲殖民战争的时候,欧洲会出动军队帮英国人。澳洲在非洲根本没有战略及经济利益,但成千上万的澳洲人参与到英国军队。时间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澳洲和新西兰大规模征兵,实行兵役制度,征集约50万人,当时几乎占了成年男子的一半。其中30万人离开澳洲和新西兰加入英国军队,参与了一战。
一战中,英国主要负责中东战场,所以澳新军团主要在中东作战,少量投入到欧洲。中东战场,英国主要和土耳其作战,而参与其中的澳洲人当时伤亡惨重,据说伤亡达三分二。描述这个历史,有一部电影,就是澳洲人罗素主演的《The water Diviner》(沾水师),反映了澳洲人参与了跟澳洲没有关系的一战的英国军队,结果伤亡惨重,但澳洲人文化血缘认同自己是英国人。还有一部电影,约在1987年,是澳洲自己拍的《The lighthorsemen》(轻骑兵),也是描述澳洲人参与一战,也是在中东战场,打出了骑兵的威风。
到了二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捩点。
二战,是澳洲人第一次觉得被英国人出卖。当年,跟一战一样,澳洲也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士兵,加入英国军队。战场主要在北非。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战火已经开始烧到澳洲本土,日本战机甚至已经轰炸到达尔文,日军潜艇也已经在黄金海岸海域游弋。面对日本的入侵威胁,澳洲政府开始不安,于是向英国首相丘吉尔求救,请求将澳大利亚军队调回澳洲防卫。丘吉尔开了张空头支票,对澳洲说不用担心,在新加坡有二艘英国精锐的军舰,只要新加坡守得住,日军就不会进攻澳洲。岂料,日军很快攻陷了新加坡。二艘英军军舰被击沉。日军踏上澳洲本土只是时间问题。不仅新加坡的英军惨败,香港、马来西亚的英军也投降。日军还故意要英军列队,拍下影片羞辱英军。
在那一刻,澳洲第一次感到被英国人出卖。澳洲的陆军基本都去了北非,海空军不成规模,根本无法阻止日本入侵。1942年新加坡被攻陷这件事,成为澳英关系的一个转捩点,很多澳洲人认为1942年英国人首次出卖澳大利亚人,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日宣战。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将军的总部就设在澳洲。这是澳洲,第一次将国防重任由英国转给美国。
注意的是,进驻澳洲的美军,并非人人都是英国裔。有不少是北欧裔和黑人。第一次有大量各色人等进入澳洲大陆。
战后,英国做了二件事,令澳洲心伤。第一件,1960年代,英国两次修订了移民法案,目的是阻止前殖民地印巴裔移民去英国。因为当时英国的殖民体系,理论上殖民地的人均可以进入英国本土拥有居留权。故英国面对大量殖民地移民就修改了移民法例,这里面也包括了澳洲。这自然令澳洲人心理上很受伤害。
第二件令澳洲人伤心的事,是英国加入欧共体市场,享受免关税优惠。但英国殖民地包括澳洲在内,则不在此列。澳洲当时有大量农产品出口到英国,在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就面临被加重税,这直接伤害了澳洲的经济利益。
二件事,从心灵到钱包,英国都伤害到澳洲。这让一直以来的国民身份认同产生了变化。
这时,第二种身份认同,是澳洲英国裔人不再一厢情愿地当自己是海外英国人。
补充一点历史的是,在上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澳洲曾鼓励二个地区的白人移民澳洲,一个是波罗的海三国,即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及立陶宛,一个地中海国家,即意大利和希腊。现时澳洲社会中,意大利社群和希腊社群也是从那个年代移民来的。这二个地区的移民虽然是白人,但他们不是英国人,他们对英国在文化及血缘上没有任何亲密感。这时期的移民,打破了原本澳大利亚人对英国那种亲属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人是十分厌恶英国人的,这还是从历史说起。
说起奴隶,大家会想到非洲的黑奴。其实,奴隶不仅有黑奴,也有白奴。而历史上的白奴,就是英格兰造成的。
英格兰人一直自视很高,看不起爱尔兰人,觉得爱尔兰人很懒,故此殖民爱尔兰后,不仅把爱尔兰做为英格兰的大粮仓,还把爱尔兰人贩运做白奴。
后来英伦大饥荒,英格兰硬把爱尔兰的粮食运到英格兰,导致爱尔兰人饿死无数,最终激发爱尔兰人的独立运动,摆脱殖民统治最终独立建国。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交接地带,一部分人亲英格兰主张归属英国,一部分亲爱尔兰主张归属爱尔兰,双方经常武装冲突,形成现在的北爱尔兰问题。
直至今天,爱尔兰人对英国人都没什么好感。这种关系也在美国的政治关系中有体现,如爱尔兰社区与英国社区多有不和,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澳洲甚至或会存在这一现象,这里暂且不提。
1972年也是一个澳洲的转捩点。澳洲工党上台,废除了白澳政策,欢迎移民。大量亚洲人和太平洋岛民移民澳洲。
1972年开放移民后,大量的亚洲人以及太平洋岛国的人进入澳洲大陆,日本人,华人,印巴人,东南亚人移民潮先后发生。进一步打破了澳洲与英国的亲属关系,英国属性进一步减弱。
其实,早在50,60年代,澳洲政府也有对外吸收移民,对象一是波罗的海三国,吸收是想逃避前苏联的移民(一因都是白种人,二因文化程度高);对象二是意大利人和希腊人。
不过,这二类对象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不是英国人。他们对英国文化没有任何亲密的感觉。这样,澳洲的人口结构,逐渐打破了澳大利亚人对英国的那种亲属关系。
真正的人口结构变化,在2016年的人口统计上反映出来。
不在澳洲出生,或父母一方不在澳洲出生的国民,占了澳洲人口的49%。其次,华人移民数量占所有移民数量的16%。但华人在经济及教育上的而影响力不止是16%。
不过,很多白人的意识跟不上现实,一直用旧式华人的眼光看待华人。陈冲主演的一部电影《The Home Song Stories》(中文名叫意),描述的是二战期间香港人嫁给澳洲白人后在澳洲的婚姻生活经历,电影拍摄时间不远,大约是在10年多前,就体现出那种旧式眼光,影片就认为华人是很卑微的,华人就是那样子。
而当前的自由党的意识形态第一,依然抱有旧观点,进而影响华人族群。
2018年,澳洲拍了一出电视剧,中文译名叫《松树谷》,里面介绍了一个情报站,是专门监听中国的各种讯号。但剧集是以此为背景来描述职场故事,反映出澳洲社会对中国的那种防范心理。
而这种防范心理,已经折射到针对华人社区身上。“我要防范中国人”,背后是一个很纠结的国民身份认同心理。这种排斥一个族裔的心态,反映社会有极端的观点和一部分人并不接受中国移民。近年更针对留学生,无权无势(无选举权无话语权)的留学生成为政治的磨心。
右翼政党和群体长期不提的多元文化,破坏本是移民社会大家产生澳洲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更有右翼分子,一言不合就动辄叫人回中国,俨然是判官,还破坏华人族群的国民身份认同,自己撕裂自己族群。
探讨国民身份认同的意义还有一点,这个国民身份认同,或多或少都影响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外交取态。因为,右翼群体不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同样逻辑下自然也不会认可中国移民对澳洲的贡献和应有的社会地位,不甘心认可中国移民在教育,金融,贸易等领域的贡献。社会上认为中国移民抢走澳洲人饭碗的大有人在。
上述的分析,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给大家认识澳中经济紧密(曾经),政治对立的怪异关系。当前这种关系,更走向“脱钩”方向,令热爱澳中和平的有识之士颇为担忧。当一个国家只有鹰派,没有鸽派的时候,失衡造成的各种后果,最终损失的是政客,还是百姓?
如何结束这种怪诞政局?笔者认为澳洲走向共和是必然的选择!
俗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澳洲若独立肯定对国家话语权,不再依附美英二国,甚至一方称雄极有可能,是百利无一害!
回顾一下澳洲的共和努力资料:
2018年4月19日,Newspoll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半数选民支持澳洲取消君主立宪制度,走向共和政治体制。在四月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前夕,前总理基廷引述英国王储查理斯表示,支持澳洲走向共和。
2016年1月26日,澳大利亚庆祝国庆(Australia Day)。澳大利亚8个州和领地的其中7名领导人25日签署宣言,要求该国推选自己的国家元首,取代英国在位君王的统治。唯一没签宣言的是西澳州长巴尼特,他虽然支持共和国制度,但认为“现在不是对的时间”。据报道,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向来是共和主义者,他在踏入政坛前曾领导共和运动。2016年是澳洲最近的一次共和努力。
2014年,Fairfax-Nielsen在2014年进行的民调显示,在受访的1400人中,只有42%的人支持澳大利亚成为共和国,51%的人则维持现状。
1999年,澳大利亚曾就共和制问题举行了公投,45%民众投了赞成票,55%投反对票。
1995年,时任澳洲总理、工党领袖基廷(Paul John Keating)就向澳洲众议院宣布:“我们认为,澳洲的国家元首应该是澳人——安排在应该在2001年成为一个共和国。”基廷是工党的独立派,支持澳洲脱离英联邦独立,也成为澳洲走向共和的一面旗帜!
至于最早出现共和声音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32年。
澳洲在建立联邦前的19世纪,就已出现建立共和的呼声。牧场主人兼政治界人士威尔斯(Horatio Wills)在1832年发表的文章中,公开呼吁澳洲应该成为与美国一样的独立国家。1854年,维多利亚殖民地的尤利卡(Eureka)金矿矿工发起武装起义,反抗英国的殖民当局。由于起义的部份领袖及参与者本身亦提倡共和主义,尤利卡事件其后亦被视为宣传建立共和的其中一次运动,而蓝底白十字星的尤里卡旗亦从此被提倡共和的组织广泛使用。
蓝底白十字星的尤里卡旗被视为澳洲共和的象征。
可能有人认为,就算元首是女王也是象征性,不会干涉澳洲实际内政。错矣。
1972年,中左翼工党赢得执政地位,时任总理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不仅取消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更有建立共和国体制的愿望,引发当时的“保皇党”时任澳洲总督柯尔(John Kerr)的不安,柯尔在写给英国女王的信中曾表示“如果不换掉惠特兰,惠特兰就会换掉我。”
于是,1975年爆发了澳洲历史上一次宪政危机,时任澳洲总督柯尔以总理惠特拉姆无法在参议院通过预算案为由,罢免了惠特兰的总理职务。
柯尔当时表示做决定前未向女王征求过相关意见。而女王也表示由于《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她不会在澳洲宪法架构下介入政府人事任免。
但你信吗?
事实上,2020年7月14日澳洲档案馆公布的女王与时任总督柯尔的秘密信件公开了实情。
就公布的信件显示,女王通过其当时的私人秘书查特里斯男爵(Martin Charteris)、以及查尔斯王子 (Charles, Prince of Wales)一直与柯尔保持信件联系,就惠特拉姆总理的罢免问题有着深入讨论。很明显,女王自始至终都知道此事件。许多时候,她更是给柯尔提出相关建议。女王此举已坐实其违背《威斯敏斯特法令》,干涉澳洲联邦政府运作。
回到2021年今年,也是多事之秋,无论是菲列亲王逝世,还是哈里王子夫妇宝白金汉宫内幕震惊世人,都引发澳洲走向共和的以论。
前澳洲总理谭宝(Malcolm Turnbull)今年公开表示,现在是澳洲民众考虑脱离英联邦的时候了。谭宝说道:“我们的国家元首应该是澳洲公民,是我们中的一员,而不是英国的女王或国王。坦率地说,我认为在澳洲,伊丽莎白主义者比君主主义者要多得多。所以,当女王的统治结束后,澳洲或许就会考虑说,好了,我们已经越过了分水岭,难道我们真的会想让英国的国王或女王,再成为我们的国家元首吗?”
无独有偶,前总理霍华德(John Howard)近年也曾表示愿意公开讨论澳洲君主制的未来。霍华德表示:“我认为,现代君主立宪制是产生非实权国家元首的非常好的制度,我相信,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澳洲不会成为一个共和国。”他接着又说道:“除此之外,我不能作出承诺。”别忘了,霍华德在任时还是保皇党呢。
无论是谭宝,抑或霍华德,都似乎给澳洲共和拟定了时间表,即女王逝世后。而事实上,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总理都支持共和制(Republicanism),而非现行的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例如工党的惠特拉姆,霍克,基廷,陆克文,吉拉德,自由党的弗雷泽、谭宝均支持共和,只有自由党的霍华德,阿博特,莫里森支持君主立宪制。
笔者咋一看来,难道默多克媒体还靠支持自由党来维持君主立宪制,因此与工党交恶?
澳洲走向共和,是否为摆脱右翼误国之良方?
当前AUKUS国际风波的发生,令人对澳洲的独立性产生怀疑。同时燃起对澳洲走向共和,摆脱殖民象征的希望。
为何?因为澳洲右翼寻找保护伞,错误地选定美英,更为美英完全不顾自身利益的两肋插刀,将澳洲百姓绑上美国战车不仅十分不智,还有对历史认知的匮乏。
有人认为,谁能保护澳洲就靠谁?懂历史就发现美英二个都靠不住,不仅如此,英国被美国出卖的历史也有不少。谁能保证美国的西贡时刻,喀布尔时刻不会再度上演?谁能保证以投机主义著称的英国不会第三次伤害澳洲人的心?
澳洲要靠的只有自己。要靠自己,首先就要独立,法律上不再从属于英国。
其实,不论在五眼联盟,还是AUKUS三国联盟,澳洲都不具有话语权,更别说指挥权了。当前的自由党不仅选边站,违背了历来总理建立的不选边站的外交传统,还积极选边站,做敢死队,把国家送上核战边缘。深层根源正是右翼的另一种政治身份认同,澳洲不属于澳洲,属于英国,属于美国。这种政治奴性,完全可以解释当今右翼势力的匪而所思的外交行径。
随着全球殖民历史逐渐结束,笔者相信澳洲的新生代迟早会终结澳洲的殖民历史,带澳洲进入政治新纪元。笔者支持澳洲独立,支持澳洲建立共和国!
澳洲何时出现第一位总统?十分值得期待,但相信不出10年。大约在冬季。
2021.9.21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完稿
作者为草根资深时事评论员/华人专栏作家
我们支持澳洲独立!
今天在这里给我上了一堂澳洲历史课!
感谢华人作家老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