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潛艦技術給澳洲:美英澳「三國同盟」的中國包圍網
【焦点分析】「從南海到台灣…美英澳的新三國同盟,將強化對中國的海上軍事封堵!」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生、澳洲總理莫里森,15日晚間透過線上視訊會議,簽署組成了針對印太地區的三國安全同盟「AUKUS」,以包圍中國不斷增壓的軍事威脅。不過三國同盟締約後,美國總統拜登隨即宣佈重要政策——美國將輸出「核子潛艇動力技術」,供澳洲升級「潛艇國造」計畫,並取得更隱蔽、更快速、籌載火力更強,且航程更遠、足以直插中國海岸的核子潛艇。
拜登與莫里森都特別強調:美國對澳的「核潛技術輸出」只針對潛艦的核能動力系統,澳洲沒有意願發展核武,新的核子潛艦也不會具備「發射核彈的核打擊能力」,因此並無違反《核武不擴散條約》——但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取得美英核潛技術擔保後,澳洲政府也已決定要解除與法國的柴電潛艇合造協議,放棄12艘不斷加價與調整設計,但從2016年得標至今卻一直拖延無法開造的傳統動力攻擊潛艇計畫。
澳洲打算以砍掉重練的方式,直上英美技術支援的新型核子潛艇開發。但澳洲與法國簽署的柴電潛艇國造計畫,已知價格就高達900億美金,要如何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溝通解約?在中國包圍網以外的全球軍火市場版圖,或也將因此同盟而震盪。
白宮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
此一明顯針對中國的軍事同盟,不僅是拜登政權在阿富汗撤軍風波後,美國發出最為有力的「圍中」戰略變動宣誓,也是繼「五眼聯盟」(Five Eyes,美英加澳紐)與「四邊安全對話」(Quad,美澳日印)後,美國又一個著重佈局的軍事合作聯盟。
與五眼聯盟及Quad相比,新成立的AUKUS有著更為明顯與直接的軍事色彩,因為三國除了原本就已極為密切的戰略合作之外,還特別針對了「海軍情報」與「海上安全」承諾重點情資共享;同時聯盟的第一份安全合作協議,就是美國承諾要輸出「潛艇核動力技術」給澳洲海軍,極為重量級的分享規劃,也足顯示AUKUS地位之重。
相較於常規動力的柴電潛艇,由於核子潛艇的航程、籌載以及其可能具備的核武與戰略打擊能力,一直以來就屬於高度敏感裝備,再加上其高昂的造價與維持成本,一直以來就鮮少流通在國際軍購市場——因此美國在過往歷史上,只曾對「一級特殊盟邦」英國釋出過核潛動力技術,15日公布合作的澳洲,則是「史上第二國」。
「我們三國都非常明白,印太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是至關重要的關鍵問題。」
在視訊締約發表會上,一掃阿富汗陰霾而顯得極為輕快振奮的拜登表示:AUKUS的成立不僅反應出了各國對於「特定威脅」的共同認知。而他口中特定的安全威脅與快速崛起中的不安定因子,也被外界一致認為:「就是在講中國。」
事實上,在AUKUS成立的7天前,拜登才親自邀訪了Quad聯盟元首——包括:即將卸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印度總理莫迪、澳洲總理莫里森——於9月24日前來華府「親自一聚」。這不僅是Quad聯盟的第一次實體領袖會議;其所號召的聯盟氣氛,也讓中國政府極為不滿,公開譴責美國打算把Quad改造成「亞洲版北約」,並痛罵拜登「應該早些放棄針對中國的冷戰思維」。
然而一週之後,意圖更為強悍的AUKUS卻突然成立,儘管事前24小時坎培拉方面就已提前傳出風聲,但沒想到拜登的結盟第一禮,竟然就是極為關鍵而且極具威脅的「核子潛艇」。
國際媒體與各國軍事輿論皆認為,美國願意支援澳洲開發核子潛艇,不僅大幅升級了澳洲海軍對於西太平洋的直接戰力,其背後「故意否認但實質證明的」,更是間接警告中國:澳洲仍有可能隨時依照自己的戰略意願,迅速地成為一個極具實力的現代核武強權。
澳洲《ABC》報導分析:由於核動力潛艇有著加倍持久的水下動力與武裝籌載量,無論是速度、靜謐性、水下行動時間、還是打擊火力,都比傳統的柴電潛艇來得更有優勢。假若澳洲的海軍戰略,仍是以守護自家的南太平洋海域為主,那麼自然沒有必要直上核潛艇。但現實中,由於中國的軍事威脅急速增加,為了拉出防守緩衝空間的澳洲海軍,也不得不考慮延長海上守備範圍——因此積極取得美系核動力潛艦一案,也被認為是澳洲堅決表態加入中國包圍網的「北上決心」。
《金融時報》則認為,核動力潛艦能讓澳洲海軍更容易地進入南海、甚至台灣,除了抵銷中國水下大軍的數量優勢之外,也能攻勢威脅中國的海上供應鏈。在戰略意義上,這也讓澳洲更有實力與籌碼,直接影響印太戰略平衡的對抗第一線。
不過線上會議中,澳洲總理莫里森與美國總統拜登雖皆表示:AUKUS的核潛協造計畫,將是美英澳三國聯手合作。但美國方面僅承諾會輸出專用的潛艦核動力系統,並不會附帶其他的民用或軍用核子技術;同時,澳洲官方也再三強調,澳洲目前打算部署的是一批「攻擊潛艦」,並無打算發展或搭配核武或潛射彈道飛彈的「戰略潛艦」。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回的軍事協議中,同樣承諾向澳洲提供造艦技術的,也包括英國——雖然英國海軍的核子潛艇動力來自於美國的技術輸出,但一直以來也有打造核動力攻擊潛艇與戰略彈道飛彈潛艇的實作能力。然而在過去10年之間,英軍最為迫切與爭議的問題,就是具備核武打擊能力的「前鋒級核子戰略潛艦」下一代發展計畫,此所承擔的鉅額研發費用與技術成本會否與澳洲的新造艦案聯動或分享部分開發?目前三方都還沒能進一步釐清。
除此之外,在澳洲決定直接挑戰「核潛國造」的同時,另一個陳年軍購黑洞——澳洲政府與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於2016年簽署的12艘「新式柴電攻擊潛艦國造軍購案」——也將因英美核潛協造計畫,而直接放棄喊停。
在2016年國造潛艦標案中,因為國際政治、軍事需求與本地造船經濟的綜合性因素,澳洲國防部在日本、德國與法國的潛艇設計中,選擇了法國海軍集團所推出的「短鰭梭魚級攻擊潛艇」(法軍下一代核子攻擊潛艦「梭魚級」的柴電動力版)。但澳法雙方後來因為不斷變更需求與製造條件,導致原本就已高達900億的造艦計劃一直爆出兩國摩擦,除了預算膨脹與法國軍火上的漫天要價之外,澳法合作的潛艇計劃直到今天都還處於長期停滯狀態。
正因為與法國方面的造艦合作極為拖延且頗不愉快,在確定英美出手幫造核子潛艇後,澳洲總理莫里森也隨即決定「撕毀與法國的12艘潛艇協議」——相關政策目前已由澳洲公廣集團《ABC》與各國媒體所證實,但法國方面的反應?後續要毀約賠償還是改換其他合作形式?目前的兩國交涉都還模糊不清。
《ABC》表示,在確定美國要提供核子動力技術後,莫里森總理本來打算週三就要「馬上致電」法國總統馬克宏,希望親口向他解釋毀約決定。不過不知道因為是怎樣交涉的緣故,馬克宏並沒有接聽莫里森的電話。據傳周四以後,巴黎才會與坎培拉通電討論12艘潛艦標案的善後問題。
《金融時報》則認為,核動力潛艦能讓澳洲海軍更容易地進入南海、甚至台灣,除了抵銷中國水下大軍的數量優勢之外,也能攻勢威脅中國的海上供應鏈。 圖/澳洲國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