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被指“害怕革命” “中左”的胡锡进成了革命对象

“什么人会害怕革命?人民会害怕革命吗?进步力量会害怕革命吗?都不会。只有人民的对立面,人民的敌人,才会害怕革命。胡锡进害怕革命,只能说明,他不是革命的朋友,他是革命的对立面。”

被广泛认为是“左派大本营”的乌有之乡网站,日前发布多篇文章声讨《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甚至引用毛泽东语录把胡锡进描述为“害怕革命”的“人民的敌人”。

在乌有之乡抨击胡锡进的文章中,指“正是某个历史插曲,让胡锡进一类人‘合法’地当上了既得利益者,过上了甩广大人民群众几条街的皇帝般的奢靡生活。”胡锡进俨然已经成为站在人民对立面的革命对象。

——胡锡进享受着中国革命的巨大“红利”,到今天却居然如此害怕革命,这只能说明,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面对已经得到的巨大利益,他们已经非常满足,非常知足了。但问题是,他们的巨大利益,是以牺牲和侵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而得到的……

——今天的中国,仅仅只是李光满的文章所列的问题吗?远远不止。中国实际的很多问题,恐怕要比李光满文章严重得多。这些问题不解决行吗?肯定不行。不解决,问题只会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人民的不满只会越来越多。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靠和风细雨恐怕是根本不行的。没有大刀阔斧,没有“不仅要摧枯拉朽,而且要刮骨疗伤”是解决不了的。而且,我决(绝)不相信,胡锡进们能够阻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朝着人民希望的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步伐!

胡锡进之所以获得如此“待遇”,是因为他认为,并公开表达,被官媒热捧的李光满的一篇充满民粹主义色彩和文革遗风——文革式语言和腔调的“战斗檄文”,存在“误判和误导”,“该文对形势作了不准确的描述,使用了一些夸张的语言,背离了国家的大政方针,造成了误导”。

他表示,“在这样的国家里,需要搞运动式‘革命’吗?革谁的命?变革、乃至深刻的变革一直在中国持续进行,改革开放不就是不断变革的过程吗?但是上述文章用一种特殊的檄文口吻描述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仿佛这个国家要告别改革开放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要形成某种秩序颠覆,真的要‘革命’了,这确属严重的误判和误导。”

作为颇有民族主义和民粹特色的《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几乎不缺席任何一次关于公共事件的讨论,李光满“战斗檄文”的被热捧也不例外,这位自称是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往往被归结为左派阵营。西方一些媒体将《环球时报》定义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小报”,他否认《环球时报》是保守左派“愤青大本营”的说法,但他还是被视为“左倾民族主义者”。

“老胡为中国国家利益申辩,我和《环球时报》是被西方媒体怼得最狠的中国媒体和媒体人。我们长期站在维护中国和中国人民核心利益的最前线。我总对环球时报同事说:我们要做守护国家利益的戍边者、烽火台,我们要与中国崛起共荣辱”。胡锡进自认为《环球时报》“代表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真正的心声”。

2016年7月,接受上海媒体《上海观察》专访时,他给自己贴了三个标签:在政治立场上算“中左”,在中国媒体界是体制弹性的探测者,在人文情怀上是人道主义者。但在一些所谓的“左派”看来,他却立场总是游移不定,从不积极呼应“左派”议题,反而时不时“浇浇冷水、降降温”,比如对李光满文章的表态即是如此。因此,所谓“左派”总是嫌他太“右”,最近被视作“害怕革命”的“人民的敌人”。

某种程度上,胡锡进被放到革命的对立面,是中国社会上存在着极端的非此即彼、不是同类即是敌人的思维的折射,虽然秉持这样极端立场的人只是小众,也并未成为社会和思想领域的主流。但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国内带有“左”的色彩的民粹主义,已经逐渐占据舆论场的上风,即便是理性讨论的声音,也往往被视为投降主义或立场不够坚定。

中共的历史教训中,“左”的教训是最为深刻的。从中共建政开始,“宁左勿右”的思潮,就一直笼罩在中共政坛上下。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直接让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不仅让中国经济的发展陷入停滞、倒退,甚至对于中国社会风气、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十分负面而又深远。

我们相信,中国现阶段已走出盲目推崇“左”的年代,中共最高层也绝对没有再发动一次“文革”的意图和需要。但也要承认,在现实层面的民粹主义泛起,以及“宁‘左’勿右”思维定势等诸多因素之下,继续防“左”仍然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因为,事实证明,“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持续推进改革,方才达到今天的发展高度,可谓来之不易。即便中国已经从实现小康目标走向共同富裕,显然也不需要一场所谓“涤荡一切尘埃”、摧枯拉朽的“深刻的革命”。(D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