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喀布爾時刻」美陷窘 印太友國疑中留情

【焦点分析】美國撤兵阿富汗的混亂和困局,惹來重演越戰失敗象徵「西貢時刻」的爭議,對此關注的不止是美國國內輿論,還有印太地區的友邦。拜登政府官員嘗試辯解在阿富汗撤軍勢在必行,藉此集中精力於戰略轉向到印太地區,但阿富汗的失利或帶來反效果,令美國的盟友或伙伴對其安全保證信心受損——台灣藍綠陣營圍繞「美國不可靠論」的政治攻防便是一例。然而,接受本報訪問的美國和印太地區專家認為,區內多國對美國的依賴沒那麼深,情况跟阿富汗有很大不同,因此對華府的疑慮有其限度。

阿富汗亂局重掀「西貢時刻」爭論

圍繞喀布爾重演「西貢時刻」的爭論最先主要在美國發生,甚至在阿富汗政府軍潰敗之前,已有評論人和共和黨政客提出警告,隨着塔利班迅速復辟,拜登政府更飽受政敵炮轟。小布殊時代曾任南亞及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包潤石向本報直言,一如這段日子的每一個議題,美國許多早期評論都是「非常分黨派」(very partisan),但他認為,對大部分美國人以至其他國家(由北約到中國)的終極問題,在於塔利班會否容許蓋達或其他恐怖分子存在。他認為,如果塔利班真的不容恐怖分子,那麼美國撤出阿富汗失利造成的美國內影響會迅速消散。

隨着喀布爾8月15日閃電陷落,「西貢時刻」論爭迅速外溢,尤其是拜登政府屢次強調撤出阿富汗旨在配合印太轉向,以及「真正決定未來」的對華戰略競爭,但華府「放棄」阿富汗原政府的後果,令印太地區輿論不禁關注美國安全保證的信用。

憂前車之鑑 台灣掀「美不可信」爭論

這點在中美重要磨擦點的台灣尤其明顯,阿富汗變天迅速成為當地朝野談資。年初重返國民黨兼一度考慮競選黨主席的趙少康提出「美國不可靠論」,炮轟民進黨的「麻痹政策」令民眾不知道阿富汗會是前車之鑑。民進黨人反擊指台灣與阿富汗本質不同(例如沒有美軍進駐和台灣靠自主防衛等),“總統”蔡英文則強調,自己不作為和只依賴別國保護「不是我們(台灣)的選項」。

拜登及後受訪欲反駁「美國不可靠論」時,將台灣跟具有正式防衛條約的北約、日本和韓國「相提並論」,卻又掀起違反華府慣常對台「戰略模糊」政策的爭議。

對比之下,「喀布爾時刻」未有在其他印太地區的政壇掀起強烈波瀾,但外交國安圈子以至傳媒等對此仍有不少爭論。例如《日經亞洲》報道,美軍撤兵阿富汗引發的連串事件已迫使日本要致力應對其安全戰略的缺點,執政自民黨內部為此展開爭辯,探討日本是否像阿富汗般過分依賴美方軍事存在。

印尼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肯巴拉(Gilang Kembara)向本報稱,越戰時的南越作為首批例子之一,印尼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在區內的安全保證轉瞬消逝,並不感到陌生。他強調,印尼外交政策上重視不能只依賴僅一至兩個國家,「不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籃子」。

對美依賴遠遜 印太國強調與阿差異

其他接受本報訪問的學者則沒那麼悲觀。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庫珀(Zack Cooper)不認為撤兵阿富汗的決定,會改變美國在其他不測事件發生時的可信度,「尤其是那些在東亞發生、涉及美國條約盟友(treaty allies)以及美國利益更直接地受威脅(的情况)」。但他承認,未能預視塔利班迅速獲勝和未能執行有序撤出計劃「損害對美國勝任能力(competence)的觀感」,引發更多對跟美國結盟價值何在的質疑。

實際上,除了在地緣政治格局首當其衝的印度,許多印太地區國家相對上對阿富汗變天未至於非常緊張,關鍵是這些國家自信在國內穩定程度以至周邊安全環境跟阿富汗存在根本差異。

《經濟學人》指出,如果說拜登政府撤兵阿富汗的方式展示了美國的反覆無常,其實也展示了美國的無可取代——很少美國盟友可在中俄展示強勢實力時另尋外援。報道引述澳洲學者指即使撤兵爭議對美國來說是重大打擊,「卻也不會改變澳洲的盤算」,也引述一名日方高官表明不擔心,「因為阿富汗是阿富汗……日本是不同的」。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學系副教授張望也向本報稱,日本沒有因阿富汗的情况動搖對美國的信心,「和特朗普時期不同,日美關係目前空前緊密,合作無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向本報稱,東南亞各國的公眾也許會有一定憂慮,「但東南亞從根本上有別於阿富汗,區內國家整體上更強大,傾向較不依賴美國支持來生存」。他認為各國掌權者也意識到這一點,部分更可能利用這份憂慮去爭取政治利益,例如是動員公眾支持其訴求,又或討價還價爭取華府更多支持。(明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