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鬥快出手 爭奪第四次工業革命「血液」控制權
【焦点分析】技術革命往往關係大國政治。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氣機為標誌,鋪路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第二次工業革命迎來電力和石油,為美國、德國、日本等崛起打下基礎。戰後第三次工業革命,電腦與數字化科技造就了美利堅盛世。今天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來臨,數據就好比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血液,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正為此爭奪制高點。
近日談到數據安全,免不了提起滴滴出行。這全球最大網約車平台,6月底趕在中共百年黨慶前夕,於美國紐約上市。
結果黨慶一過,滴滴即招來中國監管部門嚴查,程式下架整改,觸發科網大地震。
官方為此給出的理由是:防範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眾利益。說白了就是:確保5.8億中國人出行大數據不會落入美國政府之手。
新華社6年前揭秘過滴滴大數據,表示可以看出中國政府部門間,國土資源部加班最狠、公安部24小時運作無休、工信部出行最少等等。6年前技術水平已能知得這麼仔細,今天的會怎樣?
滴滴風波變相令中國《數據安全法》加速生效……也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增添了新職能。
將數據跨境流通議題提升至國家安全層次,不是只有中國這樣幹。美國特朗普政府去年就以國安為由,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禁止美國個人和實體與TikTok、WeChat中國母公司交易。
TikTok美國每月活躍用戶達到8,000萬,相當美國4分1人。與滴滴大數據同理,TikTok大數據能看出美國民眾詳細信息,理論上甚至可以用來協助操控輿論,就如美方指控俄羅斯以社交媒體「假消息」干預美國大選那樣。
拜登6月雖然解除了特朗普禁令,惟這並不代表向中國讓步。美國亦有將本國數據安全法律適用範圍伸至境外,2018年通過《釐清合法海外數據使用法案》(CLOUD Act),規定企業即使將數據存於美國境外,華府亦有權要求上繳。
拜登政府據報還在醞釀「數字版TPP」,在美國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面對國內強大阻力下,先在成事難度較低數字經濟領域,打造排除中國的貿易協議,制訂數據安全等規則,只是這也不容易。
中國或許也深知國際數據安全倡議之難,因此先集中健全本國相關法律,保障好自己利益,然而單靠這種手段亦有潛在問題。
數據的價值就在於流通,不被獲取並予以分析利用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假如各國都各自建立互相抵觸的數據安全法律屏障,按照主權國家邊界模式,設立一刀切的數據邊界,這樣對世界發展和講求以對外開放帶動的中國自身發展,皆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