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滬天文館開張現長龍 擁躉半夜起身撲門票

【吃瓜热点】迄今全球建築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昨日正式開館並向民眾開放,觀眾熱情爆棚。有上海市民提前兩小時到現場排隊,亦有外地民眾乘高鐵趕赴上海,還有天文愛好者在售票當日半夜起牀搶票。場館以「塑造完整宇宙觀」為主題,讓參觀者系統了解宇宙。又設有嫦娥五號模型體驗區,參觀者可以戴上虛擬實境(VR)眼鏡,坐上專業儀器,體驗月球漫步失重感,並見證嫦娥五號的工作場景。

澎湃新聞報道,昨早上9時30分,家住上海靜安區的茅譯文用人面識別進入上海天文館,成為這座新建科普場館對外開放以來的首名遊客。為了他心念的中國最大的一米光學望遠鏡,這名天文愛好者早上7時30就從家出發,並在館區外排兩個小時的隊。

天文館開館首日,雖然館方已為「大客流」做好準備,但遊客熱情讓館方始料未及。本周日至周六(24日)的門票已全部售罄。據館方透露,夏季上海科技館旗下科技館、自博館、天文館三大館區都大熱,行程需要提前規劃。除上海本地遊客外,臨近外城的遊客亦不少見。蘇州市立達中學初三畢業生姚子文搶到了開館首日的最後一張票,為此他早上5點起牀,隻身乘坐高鐵來到上海天文館參觀。他表示最喜歡的展品是天和核心艙模型裏的蔬菜。

戴VR眼鏡 體驗月球漫步

上海天文館展館面積約3.8萬平方米,為全球最大天文館,以「塑造完整宇宙觀」為主題,分「家園」、「宇宙」、「征程」三部分,讓參觀者系統地了解宇宙。展館內除科學部分外,還在「家園」展區內佈置有包括中國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壁畫在內的各國創世神話畫卷。

展館內體驗類項目頗受歡迎,飛躍銀河系、月球漫步、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區域前都排起長龍。最為吸引遊客的是展館設立的嫦娥五號模型體驗區,參觀者可以戴上VR眼鏡,坐上專業儀器,體驗模擬的月球漫步失重感,並見證嫦娥五號的工作場景。同為3D打印技術製造的天和核心艙模型,也可以令遊客了解太空人如何工作與生活。

相关新闻:

號稱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17日舉行開館儀式,18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收藏了包括牛頓、開普勒、伽利略等歐洲科學家的初版著作和稀有的月球隕石、火星隕石,包括一塊重逾21公斤的長興隕石,該隕石是上海地區有紀錄的唯一一次目擊隕石。由於近年來中國的太空成就,民眾對天文興趣大增,天文館尚未正式開放,預售一周內的門票已告售罄。

新華社報道,上海天文館徵集了總計約70件稀有隕石及超過120件/套文物,從質量來看,已達到國際一流收藏水準。其中包括英國科學家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十七世紀荷蘭出版的《和諧大宇宙》星圖,以及歐洲早期各種天球儀和望遠鏡,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的第一台折射望遠鏡高仿複製品等,也會亮相。

上海天文館將展出許多稀有的月球隕石、火星隕石、灶神星隕石。其中1964年墜落上海長興島前衛農場的兩塊隕石中一塊,在57年後首次亮相。長興隕石是上海有紀錄唯一目擊隕石,館藏的這塊重達21.4公斤,重量在中國發現的隕石中排第六。該隕石表面包裹一層黑色熔殼,並留有氣印和熔流紋,已知礦物有14種,包括貴橄欖石、古銅輝石、鐵紋石和隕硫鐵礦等。另一塊中國目擊降落的鐵隕石東烏珠穆沁旗隕石,切面可見大顆粒金屬結核狀結構,局部可見角礫狀橄欖石晶體。

此外,嫦娥五號帶回、國家航天局提供的月球土壤樣品,亦在上海天文館與民眾見面,這份月壤樣品展品有黑色的角礫岩顆粒、黃色的橄欖石、棕紅色的輝石,還有很多撞擊融化的玻璃顆粒。

逾300展品 互動佔五成

上觀新聞及解放日報報道,天文館共有300多件展品,互動展品佔50%以上。3D嫦娥五號探測器、祝融號火星車、天和核心艙等的高仿真立體模型,引入體感互動、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生物識別等技術,精心設計氛圍、燈光音效和高仿真場景,構建沉浸式宇宙空間體驗環境。館內還有四大星空體驗裝置: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高級光學天象儀、科教型自適應光學太陽望遠鏡(EAST)及雙焦點切換一米望遠鏡(DOT)。

預售一周門票已售罄

上海天文館目前每天有約3000個參觀名額。民眾需通過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購票,由於內地近年的太空熱,預售期一周內門票已告售罄。上海市民王小姐對本報稱,過往放假時,以帶孩子遊覽主題公園為主,得知天文館開館消息後便讓丈夫「搶票」,不料遲了一天便已搶不到。「我有一些在蘇州或杭州的同學,也委託我幫忙弄門票,但我只能告訴他們,實在是弄不到。只能等下周放票時才能搶了。」

(明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