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被下架的五大疑点
【焦点分析】7月4日,中国网信办一纸命文,出行巨头滴滴出行APP被指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而遭下架,连同滴滴总裁柳青及其父联想创办人柳传志一同卷入舆论指责的旋涡。抛开舆论对二人的观感,其实滴滴此次被下架的整体脉络似乎并不清晰。当今,围绕着滴滴被下架一事至少仍有这样5个疑问。
第一,滴滴为什么抢在七一之前赴美上市,在此之前,中国有关部门是否掌握这一计划?
虽然6月11日已经有消息提到滴滴向美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由于滴滴早在两年前就在筹备上市,所以舆论也并未过分关注。最重要的是,滴滴的此次上市安排没有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上市敲钟仪式,尤为低调,匆忙。
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是,6月中国有关部门与滴滴有频繁地接触,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5日通过知情人士也给出相近的说法,官方“建议其推迟IPO,并敦促滴滴对自己的网络安全进行彻底的自我检查。”
或许是蚂蚁金服上市前夕被叫停的前车之鉴,或许是官方约谈后滴滴深感夜长梦多,或许是相关部门此前所释放的信号并不明确,总之,在6月30日,这个中国官方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中共百年党庆的时机,滴滴“悄然”在美上市,完成了这一铤而走险的举动。
从结果来看,滴滴可能并没有他自以为的那么聪明,以为可以先斩后奏,造成既成事实。不过滴滴的确有不少难言之隐。例如滴滴目前有20余轮超200亿金额的融资,但这个“钱烧出来的凤凰”直到2020年才开始盈利。无论是滴滴未来的发展支撑还是资本的要求,滴滴必须上市。再如在6月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滴滴等一众移动技术企业来说总归是一道严监管的闸门。
所以,基本可以断定,中国官方不仅知道滴滴的上市计划,还很可能是官方的信号令滴滴感受到时不我待才选择铤而走险。
第二,滴滴被下架与其在美上市有多大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不言自明。尽管中国网信办是以滴滴存在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而对其处理,通报中并未提及滴滴上市的事情,但舆论都心知肚明。
对比同一时期的“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这些涉出行数据、就业信息的网络平台,他们只是被安全审查,并未像滴滴这般被针对性处理,且要求全面下架APP这样的强制措施。
多维新闻此前在《独家:高层不满赴美上市 对滴滴的惩罚将远超阿里》一文中也曾引述接近中国金融监管高层人士的话称,北京方面下“重手”,主要还是因为滴滴不顾劝诫贸然赴美上市。甚至特意选择在中共百年党庆之前赴美,希望能够“先斩后奏”,让监管层更为震怒。
第三,中国官方是否有措施阻止滴滴出行美国上市?
现在一个较为关心的疑问就是,既然北京不希望滴滴在有数据安全被外部获得风险的情况下贸然赴美上市,那么滴滴又是如何通过证监会的审查的呢?
从市场行为上看,滴滴出行赴美IPO肯定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放行”。这说明在证监会审查的层面,滴滴或许无可指摘,但是,其在上市前是否主动申请网络审查了呢?这还是一个疑问,从中国网信办的通报来看,滴滴似乎没有完成这个程序。而事实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监管部门也的确不包括中国证监会的角色。
所以,这可能是中国监管层在联合监管层面上有衔接问题,才不得不在事后由国家网信办对滴滴出行采取惩罚性的补救措施。
第四,中国网信办为何在滴滴出行美国上市之后就进行针对性处理?
其实,这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此前处理蚂蚁的逻辑是一样的。有直接原因也有大的监管背景。诸如滴滴被下架以及要求整改,导火索可能是滴滴无视监管层的风险警告强行在美上市,所带来的龃龉以及可能存在的数据风险。但大的背景是中国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升级了。
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特征,中国官方层面也在设立乃至更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对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有更规范性、针对性的监管举措。例如在2020年蚂蚁金服暂停上市的当月底,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立即推出《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为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治理提供准绳。针对诸如滴滴这样的移动出行平台关涉的数据信息问题,上文提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有明确的原则确定。
因此,滴滴被要求整改的背后,是中国因应互联网领域发展形势的要求,对数据信息强监管的背景。
第五,对滴滴还会有进一步的处理吗?
舆论普遍判断,以目前中国监管出手的速度来看,恐怕还有后手。至今,除了中国网信办发布通报之外,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交通部等都还没有发声。
此外,中国网信办的通报明确称,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因此,下架滴滴出行APP可能还只是第一步,针对其这一行为将会有对应的处罚。
而且,此次对滴滴的处理除了解决其本身所存在的该领域典型性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由滴滴事件开始,会推行新一轮的网络安全审查,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数据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