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拜登謀用北約遏中國 德法立場曝露歐美分歧

【焦点分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組織)召開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第一次的高峰會,峰會結束後的會議公報稱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並明確將目光移到亞洲,拜登想利用北約槓桿之力,制衡中國的意圖明確不過。但歐洲與美國畢竟戰略利益不完全一致,大西洋兩岸對中國的態度仍存在基本分歧。

北約是誕生於美蘇冷戰的歐美軍事同盟。柏林圍牆倒後,北約先後把焦點集中在南斯拉夫內戰、東擴、反恐戰爭等任務,並在俄羅斯2014年入侵烏克蘭後,重新聚焦歐洲安全,本身可說已歷經數次轉變,強勢崛起的中國最近成為北約的新「目標」。

最近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受訪時,不稱中國為「敵人」或「對手」,也強調無意與中國重啟冷戰,但他以中國在非洲、西巴爾幹地區、北極活躍、在歐洲大舉投資基礎建設、與俄國進行聯合軍演為由,多次稱中國「離北約愈來愈近」。

拜登亟欲聯合北約對抗中國  算盤打得響?

基本上,北約成員國對公海自由航行和日本等亞太國家面對「中國議題」有共識,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已派遣、或即將派遣軍艦到亞洲巡弋,逐漸將目光移到亞太地區。

不過,拜登亟欲聯合北約盟國對抗中國的算盤,無法掩飾歐美對中國崛起的態度存在的基本分歧。

首先,美國欲鞏固全球的領導地位,視中國崛起為威脅。相較之下,歐洲與中國沒有直接的地緣政治衝突,例如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的德國比較把中國視為貿易夥伴,而非威脅歐洲安全的對手。

其次,對歐洲、尤其波蘭、立陶宛等中東歐國家來說,俄羅斯才是最大的威脅。斯托爾滕貝格直言,冷戰結束以來,北約與俄國的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這麼糟。

德國總理默克爾:處理中國問題 須找平衡點

北約有30個成員國,各國都有盤算,或許讓北約很難形成一致的中國政策,其中匈牙利和法國是最鮮明的例子。

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對中國的態度亦與美國不完全一致。她在北約高峰會後表示,北約將中國指為威脅的決定「不應被誇大」,因為中國一如俄羅斯,在某些方面也是北約的合作夥伴。

默克爾強調,北約在處理中國問題時,必須找出正確的平衡點,既不低估中國,也不加以高估。

法國傳統上拒當美國的附庸 一度離開北約

若將目光投向網路威脅與混合威脅(hybrid threats)以及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關係,那就根本不可漠視中國,但也不可高估中國,我們必須找到正確平衡點。

法國傳統上也拒當美國的附庸,退出北約40多年,直到2009年才重返北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北約峰會後也說,「我認為重要的是,不可分散我們的努力,也不可在與中國的關係中抱持偏見。對中國關係比軍事議題寬廣得多,還涉及經濟、戰略、價值觀念和科技等領域」。

他主張,北約不可因此分散對其他許多挑戰的注意力,包括反恐及與俄羅斯相關的安全問題。

(经济日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