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着眼以方自衛權 學者嘆漠視巴人非暴力抗爭
【焦点分析】在加沙戰火升溫之際,新一輪以巴衝突的責任誰屬似乎愈來愈難定義。布魯金斯學會中東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哈米德(Shadi Hamid)在《大西洋》專欄概嘆,各界論述少有重視前因後果,例如拜登政府只強調「以色列有權自衛」,但即使哈馬斯有故意挑起戰火取利的企圖,也不應忽視巴人怒火源頭。他表示即使東耶路撒冷「逼遷」風波醞釀數月,但巴人長期非暴力抗爭都無人理會,「世界看來只有在巴人使用暴力時才關注他們」。
斥拜登不提巴人傷亡如為轟炸開綠燈
哈米德質疑拜登政府在以巴問題返回既有模式,只機械式回應「以色列有權自衛」,隻字不提巴人傷亡,變相為以國加強轟炸「開綠燈」。他指維持現狀的支持者聚焦於哈馬斯射火箭炮,指以色列只能選擇報復,但他批評這說法迴避前因後果,「戰爭和衝突不是憑空出現,它們是多年來作用和反作用(力)的累積」。
稱哈馬斯將對以憤怒「武器化」
哈米德同意哈馬斯是恐怖組織,其領袖也只是將巴人平民對以色列積累的憤怒「武器化」,其火箭炮攻勢背後是出於理性計算,即認為可從危機中受益,例如是在民望年年下跌後重新動員本地支持,但這點不足以解釋巴人怒火的源頭。他強調仍須理解各方背後動機,才有望防止再發生暴力或恐怖活動。
以巴權力不對等 和平不可期
哈米德用以色列重裝警員上周一攻入伊斯蘭教第三聖地阿克薩清真寺為例子,指事發時主流傳媒只有很小篇幅的報道,令他只能依賴Twitter等社交媒體去追蹤情况,許多資訊還被以「敏感內容」為由受到審查。他慨嘆:「這場悲劇以至其他更多悲劇,在於世界看來只有在巴人使用暴力時才關注他們。非暴力抗爭一般受到漠視。」
儘管部分美國傳媒有剖析以方動機,例如NBC提到「逼遷」風波的背後,謝赫賈拉是猶太殖民者完成對東耶路撒冷(巴人視為未來首都)殖民區包圍網的最後一環。但哈米德表示,這點對強調以色列有權自衛的人來說並不重要,正因他們不承認佔領是問題的中心,自然不會認知到另一邊眼中的基本事實,即以色列是侵略者和巴人是被侵略者。他強調美國決策者應明白到以巴之間極其不平等的權力和軍事力量,令和平幾近不可能,又質疑拜登政府的做法看起來以為最近幾年以至數十年的事從未發生,正在重蹈覆轍,但現實是除非基本的不公義以至巴人立國願景可用結束佔領的方式得到解決,否則局勢難以回復平靜。
(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