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美可藉氣候峰會緩衝對抗的「大氣候」
【焦点分析】就在白宮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結束訪問中韓兩國回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4月19日便在馬里蘭州乞沙比克灣基金會總部(the Chesapeake Bay Foundation Headquarters)發表了氣候問題演講。演講中,布林肯強調了美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領導力,提到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是美國外交的中心議題。
無論是克里四天中韓行,還是布林肯的這次演講,都是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4月末主持的氣候峰會和今年年末聯合國氣候峰會做準備。
從目前來看,克里的訪問是成功的。在雙方發表的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中,兩國強調彼此致力於相互合作並與其他國家一道解決氣候危機。雙方將採取其他近期行動,為解決氣候危機進一步作出貢獻,包括計劃在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實現碳中和(即温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長期戰略等。
這就意味着,接下來的氣候峰會和今年下半年圍繞氣候議題舉行相關的討論,將是中美開展合作的時機。雖然從美國視角看,這體現了拜登政府「應該競爭的地方競爭,在可以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的對華關係原則,但它卻能在實際操作層面增加兩國外交互信及協調力度,有助於緩衝以「對抗為主、有限合作」為特徵的雙邊緊張關係。
所以説,中美對抗的大氣候不該影響中美合作的「氣候」。這種氣候是很容易形成的,因為兩國政府都很重視氣候變化議題。
美國方面,拜登自競選時就很重視氣候變化議題。上任伊始,他就宣布重新申請加入了前總統特朗普退出的《巴黎協定》,還首次設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一職,並將其設置為內閣級職位並納入美國國安委員會。這都為中美加強氣候變化領域合作創造了條件。
中國政府也很重視氣候變化議題。和日韓不同,在拜登提名克里擔任氣候問題特使後,中國政府也宣布了專門的氣候談判人選,由長期在環境領域打拼的資深外交官解振華擔任。
而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下半年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了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之後的氣候峰會上,習近平又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預計在拜登主持氣候峰會前,中國政府還有可能就減排計劃提出新的要求。
這也是一種博弈。也就是説,即便是氣候問題上的合作,也免不了雙方競爭的成分。
回到巴黎氣候協定後,拜登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主攻對象是中日韓和印度。其中,克里亞洲行並沒有訪問日本,是因為日本首相菅義偉同期訪問了美國,已就氣候變化問題和拜登舉行了磋商。根據雙方發布的聯合聲明,美日已就2030年減排目標和2050年零排放目標達成共識,一致遵守《巴黎協定》設置的目標。
事實上,拜登政府和印度、韓國和日本就氣候問題協商,還是為了樹立美國的領導力,並以此和中國爭奪氣候變化議題上的話語權。這也是中美在合作中繼續競爭的體現。但這也是中美在現階段少數的可開展雙邊及地區、全球合作的領域。其他兩個領域是打擊恐怖主義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疫苗的研發與接種等。
而無論是哪一領域,中美作為兩個大國,都應該共同應對並承擔相應的義務。即便雙方開展極端競爭和持續對抗的大氣候不會改變,但雙方可以藉助氣候談判,營造更多合作空間。這對雙方管控和穩定持續對抗的雙邊關係非常有好處。(01)
图:白宮氣候問題特使克里4月14日至17日訪問中國,與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會晤。(中國生態環境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