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蔡英文穿龙袍上封面 当台湾的“民选独裁”成为“亚洲”焦点

【焦点分析】民进党当地时间12月24日以台湾立法院多数席次,表决通过9个关于开放含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又称“莱剂”)美国猪肉、放宽含莱剂美牛进口行政命令,并公开表示台湾“多数民意”体认到“时空环境”与之前不同,明白台湾要“走入国际”必须开放市场。言下之意,虽然民进党中央下了严令、祭出党纪要求民进党立委“一致投同意票”,其实是在执行台湾“多数民意”的付托,何况,网络上的“主流民意”赞同多、批评少,先前为了马英九开放“莱牛”而称其“听不见民意”的种种批评,同样也因“时空环境不同”成为云烟。

尴尬的是,全球第一本华文国际时评杂志,由新西兰籍传媒工作者迈克尔.奥尼尔(Michael O’Neill)及其友人,于1975创办的《亚洲周刊》(Asiaweek),12月25日发行的最新一期以《台湾民选独裁幕后,绿营新威权主义现象》为封面故事,封面人物则是蔡英文身穿“龙袍”笑开怀的合成照,与民进党自我宣称“台湾多数民意支持”的形象站在对立面,形成极大讽刺。

《亚洲周刊》的《台湾民选独裁》主题文章访问包括陈水扁、前台湾副总统吕秀莲、民进党创党元老张俊宏、林正杰及学者、专家,就蔡英文政府近期主导发生的种种“威权主义现象”进行评论,包括中天新闻台被关台、“反莱猪”进口四处宣传其食安风险的医师、公开评论故宫“再造计划”是在“消灭故宫”的台大教授被“查手表”、民进党使用“网军”带风向或出征等种种实例,归纳得到“行政专断、立法唯诺、司法应声”、“绿营新威权主义”等结论。

因为台湾民众对“国际新闻”向来偏好“台湾之光”类的,社址设在香港的《亚洲周刊》,本期封面主题对台湾“不友善”,极易被贴上“亲中”标签,蔡英文的合成照虽然登上杂志封面,却未获台媒跟进报道,与日前法国政论杂志《Le Point》(观点) 将习近平、拜登(Joe Biden)等中、美、德、法领导人及蔡英文合成于杂志封面,虽然蔡英文侧身于习近平右后,仍得到“跻身世界五强”的“台湾之光”式美誉的待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近来有一起由新西兰籍民用航空机长引起,让台湾超过250天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加零”成绩破功的新闻事件,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对此一事件的后续处理,正在逐渐唤起台湾人民的“威权记忆”,较《亚洲周刊》举的种种“绿色威权”事例更加有感。

新西兰籍机长未遵守台湾政府对飞航人员在机舱内及入境后的防疫规定,除了使与他有亲密互动的台籍女子染疫,还前往百货公司、大卖场、餐厅等有大量不特人出入场所,应被万夫所指的对象本来只有纽籍机长一人,至多到未规劝他遵守防疫规定的台籍女子,堂堂“指挥官”何以会被迁怒?

陈时中被“迁怒”并非只是单一事件,而是一连串“双重标准”造成的。包括这名机长不遵守防疫规定,台媒询问会否开罚处分?陈时中仅以“事前未获警告”、“国情不同”轻轻放下,较先前台商回台并无新冠肺炎症状,唯在检疫期间离家多次就被裁罚新台币一百万元(新台币1元约合0.28美元)及菲律宾籍移工在检疫所离开房门仅8秒就开罚,“裁罚基准”紧松有明显差异,随即引发“舔洋人”批评,此是其一。

为严控疫情扩散,陈时中公布该纽籍机长曾到过的百货店、大卖场提醒民众注意,却只公布部分,但有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旋即公布该机长曾去过地点详细名单,包括台北车站、捷运站、各餐厅及日本台湾交流协会,随即在网络流传、转传,相互提醒注意。然陈时中及指挥中心却提出警告,指未经疫情中心公布之地点却予传播,甚至据以“二创”,无论真、假,将依防疫法令裁处,并下令政风单位着手调查,引发更大反弹。

总之,陈时中在纽籍机长染疫后的后续防疫作为及裁罚标准的“双标”,尽显“我说了算”、“不听话就法办”的“威权心态”,这种心态也显现在蔡英人个人独断要开放“莱猪”、放宽“莱牛”,一声令下就要本应向选区民意负责的立法委员贯彻“朕意”并无不同。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者利瓦伊兹基(Steven Levitsky)与齐布拉特(Daiel Ziblatt)曾公开示警,民选领袖会透过种种“合法手段”让民主国家走向“徒具民主外表,却被抽换内容”的“民选独裁”道路所有的改变都有立法机构许可或被法院接受,换言之,所有的改变都是“合法的”。

显然,蔡英文、陈时中正走在李氏、齐氏两位美籍学者所谓的“民选独裁”道路上,且被《亚洲周刊》选成封面故事主题,由“党外”民主前辈发声指责蔡英文及当下的民进党人等“后进”的“威权化”,并向国际华人广为宣传,就知道情形有多严重了。所幸,台湾已有部分民意因为“开放莱猪”、“防疫双标”逐渐唤起“威权记忆”,希望还来得及。(DW)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