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1周10大驚奇:股市快爆泡?疫苗難救世 經濟殭屍化…

【时事分析】2020年轉眼間已來到10月底,回看《1周10大驚奇》去年底引述異象預言,今年首季是全球股市主要升幅所在。惟受疫情打擊,異象曾於1月25日警告調整來了,之後於2月初預告股市已踏入「最後歡樂時光」,結果當月底大冧,然後再反覆勸告投資者切忌衝動,直至4月4日看到曙光,在同月25日呼籲投資者注意「五窮」,可趁4月最後一周減磅,之後呼籲小心至今,異象有得有失!之後會如何呢?或許新一場暴風雨正吹到!

【1、傳奇災難預言家:美股最快數周內爆泡】
曾準確預言2000年及2008年兩次特大危機、被傳媒譽為「傳奇災難預言家」的GMO資產管理創辦人Jeremy Grantham近日再度預警,美股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泡沫當中,距離爆破可能只有數周或數月。
他表示,目前美股是歷史上首次在經濟不景氣下反彈,市盈率處於史上最高水平,市場中的一切都被高估,此時投資無異是在玩火。他續稱,現在股市中瘋狂的故事無所不在,最典型例子就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崛起。SPAC的本質在於「你給我錢、相信我,我會用它做有用的事」,正顯示市場處於極度投機狀態。此外,Hertz及Tesla等公司的股價表現簡直瘋狂,也是相同道理。
Grantham警告,美股將以糟糕的結局收場,泡沫爆破可能在數周或數月內發生,市場會因為過高的市盈率吃上苦頭,並指已將其管理的75億美元投資組合轉為淨淡倉。
對於未來建議,Grantham認為交易員應賣出美股,買入新興市場股票,因為這種資金轉向可能會長達數年。
【2、小心突跌!華爾街著名投資大師:股市正處「風眼」】
除「傳奇災難預言家」外,華爾街著名投資大師、美國古根海姆(Guggenheim Partners)首席投資主管Scott Minerd本周接受外媒訪問時也警告,金融市場正安穩於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但隨着美國大選即將到來,加上經濟仍受困於世紀疫情,投資者應為接下來的動盪做好準備。
他近日發表報告指出,與3、4月份的市場動盪相比,目前股市的表現及經濟復甦是較為平穩,但隨着「眼牆」(eyewall)逼近,一些擔憂將再次浮上枱面。
他指出,聯儲局及政府直接發放的數萬億美元資金,確實有助於減輕疫情期間的一些重大財務問題,但市場參與者仍感到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為最新一輪的紓困談判尚未敲定,且無論是小型或大型企業,都尚未擺脫這場疫情危機帶來的衝擊。
他說:「沒有財政刺激措施,個人收入將停滯,就業增長將放緩,消費者將退卻,以及更多的中小企業將倒下。」
雖然股市好友稱,美國儲蓄率、零售額、消費者信心等經濟數據有所回升,但他仍認為這些數字無法完全反映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程度。他預計,目前正停滯不前、區間震盪的股市正處「盤旋」(coiling)狀態,意味可能會出現大升或大跌。
至於是升或跌?他估計是「大跌」居多!他說:「假設我們身處在暴風眼之中,不斷升溫的經濟及政治動盪,很可能導致股市下跌。」他又預期,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可能會回跌至近0.1厘的歷史低位,甚至是進一步跌至負0.5厘。
【3、著名經濟學家席勒警告:宜降低美股投資比重】
與此同時,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自創經周期因素調整後市盈率(CAPE)指標的耶魯大學著名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警告,投資者對於災難性崩潰可能發生的崩潰信心指數已到近年之最,股市卻仍處於相當高的水平,此落差表示美股已存在重大風險,故他奉勸投資者應減持美股,並增加投資資產類別的多元性。
外媒引述席勒表示,投資者面對問題是,在接下來6個月內,股市發生災難性崩潰(類似1929年10月28日或1987年10月19日)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論是機構投資者或散戶,多半睇淡,而且信心已經接近歷史的最低水平。
他認為,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但基於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兩極分化,投資者普遍缺乏信心,對市場重大崩潰的擔憂是多年來的最高級別,但同時股票交易卻處於很高的水平。這種不穩定的組合並不意味着一定會發生崩潰,但亦表明發生意外的風險相對較高,應該謹慎,更凸顯在投資資產類別的多元化以及減少在美股風險的重要性。
他又表示,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有沒有足夠的提醒讓投資者想起過去發生過的市場崩潰,進而產生一種避險的心理。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升溫,混亂或暴力的大選,或許多其他事件都可能擾亂投資者。
今年4月,席勒便曾指出,雖然今次疫情未至於會重演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但經濟必定嚴重下滑,人們知道疫情在未來好幾年都無法根除,因此幾年間都不會有大量民眾上餐廳及參加康樂活動,失業率將升到令人恐慌的水平,可能要好幾年時間才會全面回落。
【4、華爾街金童:科技股正處於「巨大」泡沫 已加注沽空】
有「華爾街金童」之稱、與索羅斯等大鱷齊名的美國對沖基金綠光資本創辦人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表示,科技股正處於「巨大」泡沫中,他增持了一系列淡倉,務求從中獲利。
這位對沖基金Greenlight Capital負責人說:「眼前的問題是,我們處在這一泡沫心理學的哪個階段?我們的工作假設是2020年9月2日是高峰,泡沫已經破滅。如果是這樣,那麼投資者情緒正在從貪婪轉為自滿。」
作為泡沫迹象,他談到了新股狂熱,一小撮股票或單個行業的巨大市場集中度、超常理的估值,以及投機工具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交易量。
因此,Greenlight通過增加一個新的所謂的「泡沫籃子」,來調整其淡空的公司投資組合,這些泡沫籃子大多是「二線公司和最近進行的IPO股票,其估值非常可觀」。事實上,他長期以來一直持有所謂的淡倉的泡沫籃子,其中包括亞馬遜和Netflix等科技巨企。
【5、警惕!別再奢望疫苗短期內能救世】
隨着科學家愈來愈警告未來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押注一種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拯救2021年世界經濟的投資者,需要調整自己的雄心壯志了。
新冠病毒引發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製藥公司雖然在尋找治療方法上取得了進展,但人們仍然有所質疑:包括對第一波疫苗的有效性,如何能夠輕鬆分送疫苗給70多億人口,又有多少人會同意接種疫苗。
全球增長的未來取決於對上述問題的答案,因為新一輪疫情意味着對健康的疑慮和政府的限制措施,將繼續限制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Manulife Investment投資組合經理Chris Chapman說,縱有成功的免疫系統,也不會立即成為經濟上的靈丹妙藥。該公司管理着超過6,600億美元的資產。
他指出,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實際重返疫情爆發前或趨勢的增長。經濟復甦的時間將被推遲,但疫苗仍可能在明年的某個時點問世。
幾十年來,世界經濟依靠央行主事者和財政部長來擺脫危機,理論基礎是只要向經濟體中注入適量的資金,經濟終將復甦。這次卻有不同,投資者將目光投向科學家及疫苗和治療試驗的數據來尋找希望,就像他們對華盛頓,北京或歐洲各國首都出台的經濟刺激計劃一樣。尋找有效疫苗的時間愈長,經濟擴張就愈弱。
可以確定的是,科學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重大突破。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口免疫,例如衞生保健從業人員和最脆弱的群體,可能對於恢復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家庭和企業在2020年積累的儲蓄將在2021年釋放出來。
輝瑞公司本月表示,可能會在11月下旬在美國針對其與德國合作夥伴BioNTech SE合作生產的疫苗尋求緊急使用授權。疫苗競賽中的領跑者之一Moderna也在尋求今年獲得緊急批准的可能性。
【6、警惕!美國大選後 供應鏈必持續變天】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羅兵咸永道(PwC)美國董事長Tim Ryan表示,無論誰在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美國企業都計劃持續把供應鏈遷出中國。
他引述該機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供應鏈的議題開始成為企業關注焦點,在疫情爆發後,這項議題的重要性更有增無減。他說:「疫情的確凸顯供應鏈風險,而我們正目睹一件事,就是分散供應鏈風險這件事已直達董事會層級;我們到現在才發現供應鏈的密集程度。」
他又指出,供應鏈遷出中國的趨勢可望惠及東南亞國家、墨西哥,以及美國本身。
這項研究調查了578名美國企業主管,他們表示政策有助提振美國製造。近46%受訪者非常同意,政府應擴大生產本國的必需品,以振興國家經濟。
Ryan也表示,研究發現,對特朗普主政下的中美貿易感到擔憂的主管,比拜登主政下稍微多一點。不過,近30%受訪者非常認同無論誰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將持續加強。
【7、警惕!活在「K形」社會 兩類工作最有保障】
面對目前環境,有人說社會陷入了「強者愈強,富者愈富」的K形社會,連工種也不同了!在歷次的經濟大蕭條中,醫療和「平價」零售業工作是最有保障。舉例來說,2008年金融海嘯和近期的新冠肺炎,導致大量人口失業,但並非各行各業都如此慘淡。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有些職業類型反而增加更多工作機會,例如醫療科學和「平價」零售業,招聘需求不減反增。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綜合上次金融海嘯和今次新冠肺炎兩次災難帶來的經濟蕭條,發現某些職業的人才需求不減反增,即使今年美國累積到九月,就業人口已大減足足1,100萬,但部分工作依然炙手可熱。換言之,在「K形」經濟下,打工仔若然自問追不上科技,也要對仍然火熱的職位多加留意!
其中,零售業就是其一,惟絕非整個業界。在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沃爾瑪、Target等連鎖「平價」店幾乎成了美國人的生活命脈,股價也一路飆升,主因是經濟蕭條,人們會追求便宜,而非質量,於是像沃爾瑪、Costco這種可以大量購買,價格又平實的商店,比起高級百貨公司更吸引人,亦因顧客增加,店內從基層員工到管理職位,甚至是物流人員,都急需人手。這在全球各地也大同小異。
另外,科學發展與醫療研究也是不減反增的工作類型,而這類工作的僱主通常來自大學,因為大學通常在經濟蕭條中不會損失太多資金,畢竟學生仍要接受持續教育,甚至在大蕭條時期,許多人會選擇進入學校進修。
公務員也是不會受到疫情影響的工作之一。在兩次經濟衰退期間,聯邦政府的勞動力都增長了約一成。
反過來看,在兩次經濟衰退中,旅遊業都是最受打擊的產業,不只是人們減少對旅遊和奢侈品的需求,企業也減少各項成本,尤其現在因為疫情,還有對染疫的疑慮,使願意出門旅遊的人愈來愈少。
【8、警惕!疫情令發達國家經濟殭屍化】
事實上,經濟學人智庫(EIU)發表的《 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預測》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發達經濟體將普遍進入經濟增長緩慢、低通脹、高負債及人口危機的時代,意味經濟「殭屍化」情況將繼續。
報告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發達經濟體希望將名義增長保持在高於利率的水平,這意味着債務將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而這種情況將創造機會為投資和研究提供資金,以推動疫後的複甦。可這伴隨着的風險,包括通脹上升,這將促使債務堆積如潮地失控,以及助長「殭屍公司」。隨着公司和政府疲於償還債務而不是投資,增長亦會顯得無能為力。
經濟學人全球預測總監AGATHE DEMARAIS指出,政府補貼及支持措施令原本不盈利企業能繼續生存,影響生產力及創新,增加「殭屍」企業數量。獲資助貸款企業亦要資源還債,而非投資研發。若通脹意外上升,央行只能加息遏抑通脹,主權債成本便將急升,帶來很大的風險。
他表示,在新冠疫情出現前,日本被認為是經濟上的怪胎;但在疫後日本經濟的特徵–緩慢的增長,低通脹和高債務,將在發達經濟體中變得普及化,意味在低增長,低通脹和高債務環境下,發達經濟體正步日本後塵!即使之後出現有效疫苗,疫情可能不會持續,惟疫後全球經濟殭屍化卻將是持久的。
【9、放下傲慢與偏見!「鱷王」籲投資者看清中國機會】
那麼,世界前景會如何?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有「鱷王」之稱的達利奧(Ray Dalio)對中國的發展前景表示肯定,建議投資者了解中國的實況,並提醒偏見會讓人看不到機會。他預計中國將出現有利的資本流入,支撐人民幣及金融市場向好。
達利奧認為,持續的反華偏見,讓很多人錯過了中國的出色表現,包括過去40年來中國經濟變化。他於撰文中舉例,幾乎所有國家仍與新冠肺炎大流行對抗之際,內地的感染個案已降至全球最低水平。過去一年,內地未有將債務貨幣化,但經濟增長仍達到近5%。而內地生產的產品超越消費所需,國際收支維持順差,不像許多西方國家。此外,今年全球有近半數的首次公開招股(IPO)都在中國進行,包括在中港上市的螞蟻集團,集資額高逾300億美元(逾2,340億港元),IPO規模將為史上最大。
達利奧回憶道,自己36年前首次走訪中國時,送給當地高官的禮物為價值10美元的袖珍計算機,當時已被視為神奇的寶物。現在,中國已經能夠在先進科技領域與美國匹敵,更有望在5年內取得領先地位。他續稱,自1984年以來,中國人均收入增長超過30倍以上,人均壽命延長十年,貧窮率降至接近零。
以上的種種都表明了中國崛起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與投資意義。他指,在政治上中國已成為美國兩黨的重要議題,擔心中國崛起,以及延伸在全球的影響力等。
同時,中國的經濟規模與美國大致相當,且增長速度更快,故達利奧認為「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內地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口不斷增長,主修科技的大學生約佔全球1/3,是美國的3倍。中國還會產生及搜集,並利用人工智慧處理的數據。對於許多西方人來說,國家監督方面具有陰暗面,但是許多中國人卻認為,它能夠強化社會規範,也確保高的執行效率。
觀看中國相對實力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約25年後中國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一半時,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
他指出,中國股票和債券均被低估,「中國的基本面強勁,資產價格相對具有吸引力,這些資產目前佔外國投資組合資產的3%或以下,適當的中性布局則是投資比重達到15%」。對於這種差異,他直言至少有部分是由於反華的偏見所造成,預期將會出現改變。中國市場正逐漸對外資開放,目前外資至少可以佔中國股、債市的60%,相比於2015年時只能佔1%。在各大主要股、債指數中,中國股、債所佔的權重也在提升。因此預期中國將出現有利的資本流入,支持人民幣匯率及金融市場。
【10、未來投資機會在比特幣?】
最後想分享未來投資!虛擬貨幣「一哥」比特幣價格近月表現低迷後,上周升至今年以來最高,一舉突破每枚1.3萬美元關口。曾在今年較早前透露自己買入比特幣,以對沖通脹風險的華爾街傳奇投資者、著名對沖基金大佬瓊斯(Paul Tudor Jones)近期表示,購買比特幣就像在早期投資蘋果公司(Apple Inc.)一樣。瓊斯是因估中1987年10月特大股災而一戰成名。
以宏觀交易、尤其是對利率及貨幣的押注而聞名的瓊斯稱,投資比特幣就像是早期投資科技公司,而自他今年5月宣布投資比特幣後,對比特幣的鍾愛程度有增無減,「我認為我們才在比特幣球賽的第一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看今年5月,瓊斯透露押注比特幣是為了對沖通脹,因疫情大流行後,央行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印銀紙和刺激經濟措施。
他近日透露,只投資了小量比特幣,但看到比特幣的巨大潛力,並看到一些人致力於讓比特幣能成功地成為一種既普遍又具有基礎的交易工具。他又盛讚,相信比特幣的人非常聰明及老練,並稱「我得出的結論是,比特幣將是人們對沖通脹的最好交易方法,並且是最好的防守投資」。
比特幣為一種虛擬貨幣,有市場人士稱之為「數碼黃金」,並已被不少國家採納,可以用來付款。近期各地央行研究「數碼貨幣」之風盛行,令自身已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再次掀起熱潮。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認同瓊斯,例如「股神」巴菲特就極力反對投資比特幣,認為是騙局。
(东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