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7新導彈部署台海 目標不只是台灣
【火辣军事】中國軍隊在東南沿海部署先進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消息,再一次觸動了台灣脆弱的神經,此舉被廣泛認為是大陸為武統台灣做準備。不過,觀察人士指出,這是台灣「被迫害妄想症」的典型體現——解放軍一有軍事動作,就認為是針對自己。這顯然是對中國戰略意圖的嚴重低估。
香港《南華早報》10月18日引述一位駐北京的軍事消息人士說,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地區部署最先進的東風-17導彈。對此,很多台灣媒體解讀這是大陸對台動武的準備動作,台灣國防部則以「目前都有掌握解放軍相關兵力的動態」、「與台軍聯合情監偵作為將充分掌握最新動態」,以及「適時應變」等回應。
那麼,東風-17新型導彈部署東南沿海,真的是為武統台灣做準備嗎?答案必然是「是」。但目標僅僅只是針對台灣嗎?答案自然是「否」。台灣媒體以及台灣當局的反應,有其合理性,但更多的是「杞人憂天」和「自作多情」罷了。
觀察人士指,解放軍東南沿海部署新型東風-17導彈,當然有針對台灣的意圖,但不能孤立地認為就是針對台灣,這是中國軍事力量戰略部署的一部分。
東風-17導彈是一款高超音速武器,於2019年10月1日中國國慶70周年閲兵典禮上首度亮相,被認為是中國反介入/拒止戰略武器的一環。公開資料顯示,東風-17射程在1,800-2,500公里之間。這種類型的導彈可以數倍於音速的速度做規避動作,飛行過程中可以轉換攻擊目標,突破反導彈攔截系統,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甚至投放核武器。
上述報道引述《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的說法稱,普寧市的導彈基地已升級部署新的彈道導彈,但沒有說明是哪類型導彈。普寧是廣東省直管縣級市,地處廣東東部,海峽西岸經濟區西南隅,距離位於台灣北部的台北也僅僅600公里左右距離,台灣最東端新北市的直線距離也僅不到630公里。顯然,如果北京要對台灣實施打擊,東風-17導彈完全是「牛刀殺雞」。以台灣目標地位、距離和目標性質,遠程火箭炮,以及已經部署數十年的東風-11和東風-15導彈已經足夠。
中國戰略軍事專家、中國社科院軍控中心秘書長洪源公開表示,台灣還輪不到東風-17的「關照」。但他亦表示,東風-17可限制美軍航母和海上機場的活動自由,令大陸在東南沿海岸上及近海海域相對安全且有自由行動權,台灣則被最大限度孤立。
據悉,面對海上方向,東風-17射程除覆蓋台灣外,還可以打擊中國周邊區域內的「強敵基地」、海上編隊等目標,比如距台灣僅460公里的沖繩普天間基地、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等,還能觸及日本橫須賀的美軍基地。
更為重要的是,整個南海也完全在東風-17的射程覆蓋範圍之內。東風-17部署東南沿海,目標自然不僅僅是為了武統台灣,是中國軍事佈局的一個環節。它與中國軍隊部署的其他導彈型號共同構成射程銜接、能力互補、高低搭配、運用靈活的導彈體系,可對中近程,及遠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從時間上說,東風-17導彈2019年10月1日閲兵亮相,1年後完成各個戰區的部署,是一個正常的時間安排。相信,部署東風-17的導彈基地不止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導彈基地。
此外,上述引述大陸軍隊消息人士說,解放軍已在東南沿海部署先進的東風-17超高音速導彈,並逐漸取代原先部署的東風-11、東風-15導彈,理由是:新部署的東風-17射程更遠,也更精準。甚至有說法稱,東風-11和東風-15射程不足以飛越中部山脈,無法擊中台灣東部的空軍基地。不過,觀察人士指出,上述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東風-11彈道導彈是一種道路-機動近程彈道導彈(SRBM),發展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1992年服役。它和東風-15是解放軍所使用的主要的短程彈道導彈。基本型東風-11射程280公里至350公里,改進的東風-11A增加射程超過500公里至700公里,完全可以覆蓋台灣。
東風-15是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研發的一款地對地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而後又在該型導彈基礎上推出了東風-15A型、東風-15B和東風-15C,其中基本型東風-15射程為600公里,東風-15A為900公里,東風-15B為800公里,東風-15C為700千米,且誤差率越來越低。
事實上,在1996年台海危機中,解放軍至少發射了10枚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越過台灣島擊中預定目標,封鎖了台灣以東海域。觀察人士指出,東風-17的部署,並非為了取代東風-11和東風-15,而是作為上述兩款導彈的補充,共同構築中國沿海的導彈體系。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受困於美國、日本等國家與地區的封鎖,中國很難突破日本列島、沖繩列島、台灣島與呂宋列島所形成的島嶼群的阻隔,中國軍力很難進軍遠洋。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島鏈」困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東風-11、東風-15、東風-16到東風-21先後問世,重點針對這一島嶼封鎖;中國空軍力量,以及海軍力量發展和強大,特別是中國航母編隊突破「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中國已經事實上就打破了這一困局。
但隨之而來的是所謂的「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和美國的馬利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2000年後,東風-21D、東風-26導彈先後部署,再次打破了這種封鎖。但美國也迅速在中國周邊編織起了以海基標準-6,陸基愛國者-3、THAAD、宙斯盾等組成的多層反導網。而東風-17導彈的優勢恰恰就是,更加有利於突破反導彈攔截系統。
另外,為了延伸打擊範圍並可追獵航母,中國為轟-6N配備了「空射版」東風-17——實現空中發射的東風-17射程大幅延長到4,000公里。而這一作戰半徑,已經完全覆蓋「第二島鏈」,甚至可以輻射到以夏威夷島為中心的第三島鏈的範疇。綜上所述,東風-17新導彈部署中國東南沿海,其目標絕不不僅僅只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