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聯合國改革應有的兩大重點

【时事分析】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9月25日結束。各國領導人在視頻演說中都提到了對聯合國的看法,有不少領導人再次呼籲聯合國應當進行改革。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9月22日表示,「(聯合國)安理會的架構,將逾70億人的命運留給五個國家擺佈,既不公平亦不能持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則指,「當要作出明確決定時,安理會經常受阻,我們需要改革」。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更明言,聯合國若不全面改革將面臨「信任危機」。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9月22日呼籲聯合國在年內進一步實施改革,並表示日本已做好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準備。此外,德國、日本、巴西和印度四國外長9月23日一起通過視頻會議再次要求改革,賦予四國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Matamela Cyril Ramaphosa)認為,安理會目前的組成無法反映當今世界的現狀。他呼籲增加非洲國家在安理會的席位,「只有經過改革並變得更加包容的安理會,才能共同解決全球部分持續時間最長的衝突」。

對比之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強調要維護「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核心作用」,俄羅斯總統普京強調「俄羅斯的思路是,安理會應更加包容所有國家的利益及其立場的多樣性,將其工作建立在各國儘可能取得廣泛共識的原則基礎上,同時繼續作為全球治理的基石。除非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保留其否決權,否則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聯合國改革是一個多年來頗受爭議的話題,大國大國將其綁架,「合則用、不合則棄」,小國又難以寄望其發揮應有的效果。聯合國似乎總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但這並不意味着聯合國的作用被徹底否定或者無視。聯合國的困境是有現實原因的,二戰結束已經有75年的時間,世界很多國家仍奉行「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主導了當下國際社會的主調,聯合國淪為大國博弈的工具難以避免。這是世界權力分配不公導致的結果。 將聯合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歸咎於其自身未免太過苛刻。

如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日歐實力相對下降,中印等實力相對上升,日歐在拉開與美國距離時尋求更多的自主性。這意味着接下來世界將進一步走向多極化,各方在博弈過程中將進一步尋求力量的均衡。作為全球多邊主義最為代表性的聯合國,在未來的全球格局中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新舊勢力博弈過程中,聯合國的改革提上日程是必然的。美國也不應承擔那麼多的義務和責任,但改革的關鍵不僅僅在於「擴充常任理事國」,而在於責任與義務的穩當交接。中國已經在2019年成為聯合國第二大繳費國,這種情況是理所應當的,也是應該由各國一起參與分擔的。唯獨美國「卸下部分義務」的過程斷不應驟然而突兀。

再者,改革的關鍵更在於五常乃至擴充後的常任理事國能否有「大國的樣子」,能進行自我約束。否則即便加入日印等國,當下大國視多邊框架如無物,乃至視之為自身工具的現象,依舊無法解決,問題在於摒棄「霸道」的從事風格,臻至「強而不霸」,為國際政治創造新的可能。

聯合國起於二戰之後,75年來見證了全球格局的變化,而全球格局又影響了它。圍繞聯合國的爭議從來就不曾消失,在當下全球格局變動之際,爭議只會有增無減。但只要聯合國仍被視為代表公平、正義,它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就無法撼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