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中美科技戰】逼出中國國策裂變:11萬億推科技立國

【时事分析】中美科技戰格局確立,將改變中國未來數十年政經大邏輯,由「製造立國」向「科技立國」轉變,2050年建成科技強國。

北京智囊認為,「十四五」(即2021至2025年五年規劃)將是新格局下科技立國關鍵戰略期,研發投入相關指標或取代GDP成為未來第一發展指標,將從現在2.5%提升至發達國家水平約2.7至2.8%。同時,要擴大融資渠道,「十四五」時期要撬動1.4萬億美元規模私人投資,增強對科技企業資金支持。

根據中共十九大創新型國家規劃,未來30年有3個時間節點,分別是2020年成為創新型國家;2035年進入到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但近兩年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並急速演變為以科技限制為核心的大國博弈,令中國外部環境出現劇變。

研發投入 提升至歐美水平

一名接近科技部的智囊人士表示,中美科技戰對科技強國既定規劃勢必有負面影響,這對「十四五」規劃科技研發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對冲外部影響。

他說,原始創新是系統工程,要從基礎教育開始,培養全社會尊重科學的精神,需要全社會形成共識並調整相關措施。改革開放40年,成就了商品經濟時代,中國製造席捲全球,全社會重視GDP考核,未來向科技經濟轉型,要像重視GDP一樣重視科技創新。

事實上,幾十年的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能夠投入更多資源用於研發。今年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已達2.5%,該數據在1991年時還是0.72%。

海南強國創新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林源園表示,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是衡量一國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歐盟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目前在2.8%左右,日本比重更高、約在3%。「十四五」時期中國會進一步提升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至少要達到現在發達國家水平,約2.7至2.8%。

資金投向 習:加強基礎研究

此外,研發資金的投向方向,在「十四五」時期亦會有所調整。研究開發主要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開發等3種活動,根據經合組織的報告,中國一直將其研發資源的最大份額投入實驗開發,從2000至2016年平均約為80%。這促進了以工程為主的產業發展,使其更容易幫助製造商迅速將新產品和服務適應內地市場。中國對實驗開發的偏好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像美國和日本這樣創新強國,在實驗研發方面的投入僅62%左右。

不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研發投入,對於發展新的科學思想和尖端技術至關重要,中國與其他主要大國相比,在兩方面的投資明顯滯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講話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

林源園表示,現在中國對於基礎研究的平均佔比僅約5%左右,歐美發達國家則在15%至20%。「十四五」期間,基礎研究的投入應至少較現在翻倍,升至10%左右,到2050年則需達到20%至25%水平,方可以成為科技強國。

科創資金 政府企業股市合力

「科技立國」需要更多的研發資金,當局現在正以舉國之力凝聚拓展資金來源。在發達經濟體中,企業通常為研發活動提供主要資金,中國目前仍以國企投入為主,但這更像政府投資。

林源園表示,「十四五」期間要撬動1.4萬億美元,折合近11萬億港元(10.85萬億港元)規模的私人投資,政府更多作為技術和產業融資引導。此外,資本市場也將繼續拓展對科技企業的支撑力,從政府、私人企業、資本市場三方面形成對科技創新資金來源的合力。

(经济日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