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不退讓 TikTok交易引發輿論混戰
【时事分析】動輒上百億美元的商業談判,往往是極難達成一致的,即便最終交易完成,也大多需要一個漫長的博弈過程。如果其中又夾雜了政治與權謀,複雜程度更會呈現指數級增長。
所以當中國媒體《環球時報》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美媒爆出TikTok協議的細節時,國際輿論中相當部分的評論者傾向於認為,這筆交易正處於「高度不確定性」當中。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8月曾兩次簽署行政令,要求中國公司字節跳動在90天內出售TikTok,理由是TikTok存在「安全威脅」,超過1億美國用戶的資料可能被中國政府掌握。
面對華府設置好的「城下之盟」,字節跳動一度與微軟(Microsoft)公司走的很近。微軟長期以來與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係,這被外界視為一大優勢。不過字節跳動最終選擇與甲骨文(Oracle)、沃爾瑪(Walmart)達成協議,甲骨文將成為總部設在美國的新公司TikTok Global在數據安全合規方面的合作伙伴。
9月19日,特朗普宣布原則上同意TikTok與甲骨文的協議提案。此前,特朗普曾堅持TikTok要麼賣給美國公司,要麼在美國關門。而美國商務部則在一天前宣布,從9月20日起,禁止在美國下載或更新TikTok應用程序。不過,美方隔天又宣布這一禁令將推遲到9月27日執行。
然而從剛剛過去的周末到新的一周來臨,關於TikTok的交易結果出現了不同聲音。
字節跳動9月21日發佈「澄清聲明」稱,TikTok Global是字節跳動持股100%的子公司,TikTok Global計劃啟動一輪小比率的上市前融資,融資後TikTok Global將成為字節跳動持股80%的子公司。
但甲骨文副總裁Ken Glueck之後表示,字節跳動在TikTok Global中「沒有所有權」,且主要股權所有人將是美國人。有英國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字節跳動41%的股權為美國投資者所有,因此TikTok Global大多數股權間接由美國方面掌握。
如果說股權還存在「各自表述」的空間,那麼在控制權的問題上,則直接決定了這筆交易的「輸贏」。
按照字節跳動的說法,TikTok Global的董事會包括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字節跳動現任董事,以及沃爾瑪行政總裁董明倫(Doug McMillon)。
但根據《環球時報》與CNN等中美媒體9月22日給出的協議細節,新組建的TikTok Global董事會將由5人組成,其中4人需是美國公民,只有一人可以是中國人。而且董事會將包括一名國家安全董事,該董事的任命需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
更為重要的是,甲骨文可以訪問審查TikTok Global的源代碼和所有更新內容。「由於TikTok的源代碼和抖音的源代碼應是同源的,這意味着美方將能夠洞悉抖音的核心技術。」
字節跳動此前宣布與甲骨文、沃爾瑪達成協議,一度讓外界以為TikTok找到了解決方案,但現在風雲突變。
另外,TikTok Global將掌管TikTok 除中國以外世界各地的業務,同時它將阻止中國大陸的IP訪問該程序。「這意味着美國人通過這一次交易就可以掌控TikTok的全球業務,而且歧視性地排斥中國人訪問它。」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對以上條款的評價是「明顯不公平,單方面迎合了華盛頓的無理要求」,並透露「中國政府不會批准現階段協議」。英國廣播公司(BBC)則將胡錫進所說「危及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與尊嚴」視作TikTok交易過程多次轉折的最新一次,「這宗交易亂局不僅牽涉兩國科技巨頭的利益算計,也深陷科技較量的中美兩國官方的角力。」
協議細節是否在兩種不同表述之間發生過修改,外界很難得知,但西方媒體已經普遍意識到,這項交易要想達成,不僅需要美國政府批准,還可能需要北京同意。原因在於,在特朗普8月簽署行政令後,中國政府更新了出口限制規定,將軍民兩用的敏感技術納入出口管制範圍。
有德國媒體此前發表評論稱,TikTok協議中「有不少障眼法的成分」,股權分配上完全不是特朗普所誇口的「今後將與中國沒有半點關係」。這篇評論語帶嘲諷的說「美國總統喜歡表現得好像他在與其它國家打交道時握得一手王牌」,但是中國推出新的限制技術出口清單這一招棋「或許一定程度上使得TikTok(與美國公司)最終的結盟比原先討論的要輕鬆得多」。
可如果協議變成特朗普政府喜歡的樣子,中國方面恐怕不會答應。儘管BBC將《環球時報》和胡錫進說成「中共的傳聲筒」帶有磨不掉的刻板印象,但這次它們可能是押對了題——就在9月22日晚間,中國官媒「人民網」發表了《人民網三評「TikTok交易」之一:披着羊皮,狼還是狼!》,不僅批評美國政府,還批甲骨文「技術產品機制已經落伍」、「對TikTok的發展而言很可能反而是災難性的」,認為甲骨文「充當了美國政府的『白手套』」。
按照中共及中國政府慣常的文宣手法,很多評論者認為這是中國官方在為「不批准現階段協議」做輿論動員。這還只是「三評TikTok交易」的第一篇,但協議已經被定性為「不過是美國政客、企業各就各位、相互配合,對TikTok實施的一次圍獵,目標是奪取一個有影響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控制權」。
「人民網」評論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表面的退讓,就是做了一個大陷阱等着你去跳」,《環球時報》同在9月22日晚間發表的社評做了進一步解讀:華府動用國家力量對TikTok和它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打出了「冰雹一般的組合拳」,先是提出安全指控,然後威脅封禁,微軟則用「要麼賣,要麼死」的角色給甲骨文打掩護,讓字節跳動感到甲骨文「帶來一線生機」的感覺,但實際上特朗普要的還是對TikTok的完全控制。「華盛頓的手段就是極限施壓、訛詐加上一線生機的誘惑,美方是政府聯手國會力量以及公司積極響應配合的聯合作戰,而且美國媒體對這場骯髒的圍獵也都樂見其成,幫着敲邊鼓。」
「美方可以訛詐一家公司,但訛詐不了中國」,或許不能確定地說《環球時報》此言代表中南海的態度,但至少代表了中文社交媒體上相當數量網友的態度。
中美在TikTok的問題上可能只是剛剛「打」完一個回合,而中美科技戰的戰場更遠不止於此。目前微信在美國的禁令剛剛進入司法上的短兵相接,美國對於華為的「晶片斷供令」正在顯示出威力,更有手機行業的分析人士認為「現在是華為被干預,或許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變成其他(中國)公司」。
無論哪一個戰場,中美面對的都是一場「政治爭鋒騷」,中國方面「準備好了與美方的霸凌行徑和強盜邏輯開展堅決鬥爭」,特朗普則像一家德國媒體形容的那樣「試圖在選戰中通過與另一個超級大國的角力亮出自己的肌肉」。(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