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移民右翼議員提名 特朗普入圍和平獎 誰還相信世界和平?
【时事分析】特朗普(Donald Trump)獲挪威國會反移民的右翼政黨議員泰布爾吉加德(Christian Tybring-Gjedde)致函推薦角逐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特朗普在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大公國的關係正常化中扮演關鍵角色,可能因此帶動其他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進而帶動中東地區的和平繁榮。
本着「入圍就是肯定」的心情,讓特朗普暫時拋開被曾報道「水門事件」醜聞的知名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揭露他「淡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壞心情,在Twitter上發文連發慶祝,同時謝謝泰布爾吉加德的「慧眼識英雄」。
不過,無論特朗普最終能否獲獎,或者他的「入圍」有多麼爭議,也不過是讓本來就充滿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再多一些爭議。
先談特朗普的「入圍」。此次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2018年特朗普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於新加坡舉行「特金會」後,也是泰布爾吉加德推薦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不以人廢言,特朗普願意與金正恩會面,若最終能達成美、朝各取所需的「以核子換銀子」的計劃,特朗普的確值得鼓勵一下。事實上,「特金會」後,朝鮮在國際監督下確實毀掉既存的一些核試設施展現誠意後,美國對於朝鮮的經濟制裁卻一點不讓,展現出的「霸氣」,實則是當下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再起的始作俑者。
再談今次所謂在以色列與阿聯酋「關係正常化」扮演關鍵角色,可能成為「中東地區和平繁榮」的起點。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阿聯酋與以色列的「正常化」並不代表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和解,而是因為伊斯蘭世界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競爭更加激化,但遜尼派的帶頭大哥沙特無法承擔背叛巴勒斯坦的罪名,默許與以色列沒有地緣且較「世俗化」的阿聯酋領頭與以色列「和解」。不過,眾所皆知,以色列與遜尼派「和解」的盡頭,就是巴勒斯坦人會成為阿拉伯世界的「猶太人」,以及什葉派與遜尼派更加不共戴天。何況,犧牲巴勒斯坦人的利益換來的和平,真的能夠持久嗎?
回頭再談本來就充滿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爭議的不是其設獎「鼓勵和平」的初衷,而是在於其給獎「標準」太過「天真」與「西方價值」。
略過歐巴馬(Barack Obama)、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等知名爭議例子不談,知名的「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是19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其獲獎原因是「調停日俄戰爭」,不過,調停的結果是日本取得獨佔朝鮮及獲得原先帝俄在東北地區的權利。而長遠來看,日本的軍國主義與對中國的野心也因為老羅斯福的調停而蓬勃發展,實際上這就是日本侵華戰爭、幾千萬中國人日後陷入苦難的起點,豈不諷刺?
此外,緬甸的昂山素姬在仍是「人權鬥士」、被軍政府軟禁時的1991年,被以「表彰其爭取民主與人權做出的非暴力抗爭」獲頒和平獎。不過,當下重獲自由身的她,對於緬甸軍政府及激進佛教徒對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施以「種族滅絕式」的暴力,卻很世俗的承認自己僅是「務實的政治家」,絲毫沒有顯露其對「人權」的理想的追求。
綜觀百年來歷屆和平獎得主,固然有如國際紅十字會、德蘭修女等備受各界敬重的得主,但旨在宣揚「西方價值」,充滿「政治性」的得主卻更多,然而,許多得主事後表現都證明其獲獎「名不符實」,甚且無法促進和平,反而成為破壞和平的「遠因」。
不過,也不必過於苛責特朗普被「特粉」提名而入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畢竟,「混世魔王」希特勒(Adolf Hitler)也曾被提名入圍和平獎,由此看來,就算特朗普最後真的被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了,又有誰會真正在意呢?畢竟,眾聲喧囂,世界紛亂,與其相信「和平理念」,不如相信「實力」才能帶來和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