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百家争鸣:日本陸基神盾的雙重博弈

日本國家導彈防禦部署正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

8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會見了自民黨導彈防禦討論小組主席小野寺五典(前防衛大臣),接受了有關要求日本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政策建議。該小組在今年6月防衛省宣布叫停從美國引進「陸基神盾」反導系統後火速成立,旨在為停止引進「陸基神盾」尋找替代的導彈防禦方案。共同社於6月已指出,日本政府因應這一新的變化已經開始着手修改2013年制定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探討日本對付導彈威脅的新方式。然而,問題是,為什麼陸基神盾系統的取消一定要以加強攻擊敵方基地能力的方式來取代?

「政治主導」軍購惹不滿

一國應對導彈威脅,可以通過兩大手段:一是通過外交談判和經濟援助,預先化解敵意。二是通過加強自身軍力,武力阻嚇。攻勢的武力防範,可考慮使用空軍或巡航導彈先發制人,拒敵於境外;守勢的武力防範,包括構建導彈防禦系統,加強民防能力等手段,固防於境內。

日本目前的導彈防禦部署,主要依靠守勢武力防範。根據防衛省公開資料,日本的導彈防禦由愛國者3型導彈和海上自衛隊8艘神盾驅逐艦構成兩層防禦體系。根據構想,第一層防禦由神盾驅逐艦(包括4艘金剛級,2艘愛宕級,2艘摩耶級防空驅逐艦)配備的標準3Block1A導彈擔任,對來襲彈道導彈作高空攔截;第二層防禦由部署在全國40餘部愛國者3型導彈作大氣層內的低空攔截,迎擊突破第一層攔截的漏網之魚。

然而,以上的反導部署存在兩大弱點。一是海基反導系統容易過勞。8艘神盾驅逐艦亦是海上自衛隊艦隊的艦隊防空主力,需在日本周邊承擔多類巡邏任務。二是擔任末端攔截的愛國者3型能力不足。彈道導彈在重返大氣層後速度極快,每秒高達3至7公里,愛國者沒有把握擊落低空末端來襲的導彈。有鑑於此,2017年日本決定向美國購買高達2億美元的「陸基神盾」反導系統,以加強自衛隊中段和高空攔截的能力。

安倍或破防衛禁忌償夙願

日本於2017年決定從美國購買「陸基神盾」,絕對是在對美外交的框架下來理解這一問題的。2017年2月,安倍訪美,和正在呼籲他國購買美製武器的特朗普舉行會談。六個月後,日方就在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告知美方將引進「陸基神盾」。這樣的做法顯然意圖迎合特朗普「美國優先」的要求,以達到穩定日美同盟關係,防止特朗普在其他領域對日本漫天要價的作用。然而,這一「政治主導」的做法,無視防衛省和自衛隊的專業意見,為2020年日本叫停「陸基神盾」埋下了伏筆。

熟悉自衛隊裝備購買流程的專家應該都會留意,日本軍備的購買方案一般都是由防衛省決定,相關專業人員會在事前通過嚴密的評估才予以實行。然而,「陸基神盾」的引進完全由首相官邸主導,強調日美關係的政治正確,導致技術細節部分的檢驗被忽略(例如能否避免助推器落入居民區等)。

自衛隊內部對這一做法是存在不滿聲音的。去年,幾名曾在自衛隊服役的退休將領接受了日本某電視台的採訪,在節目中公開表達了對首相獨斷獨行引進「陸基神盾」的不滿,令筆者甚為吃驚。

同樣,本次「陸基神盾」叫停後,自民黨政府如此迅速檢討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也引來了退休自衛隊將領的批評。海上自衛隊前艦隊司令官香田洋二最近撰文指出,自衛隊創立70年以來一直作為「盾」而存在,而把「矛」的任務交給美軍承擔。如今,日本突然要從零開始構建自己的「矛」,強調發展打擊敵軍基地的能力,和攔截來犯導彈的問題完全是兩碼事。這名曾經擔任日本首艘金剛級神盾驅逐艦艦長的前司令建議,在預算有限的情况下,日本可考慮把海上自衛隊的神盾驅逐艦擴充到12或16艘,以彌補目前日本空防出現的漏洞。

發展對敵攻擊能力,事關是否觸動專守防衛的日本安全保障政策。按照規章,安倍將在2021年9月正式卸任。在目前新冠疫情尚未平息,內閣支持率暴跌的背景下,不能排除安倍意圖藉「陸基神盾」風波加速完成突破日本防衛政策禁忌的個人政治意願。與此同時,首相官邸目前也在密切注視2020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日本的後安倍時代正在悄然揭幕。

作者:張望(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文章为个人观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