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極音速反艦飛彈揭幕:美軍航艦戰鬥群還能稱霸全球?

美國海軍雷根號航空母艦(右)與安提坦號神盾級巡洋艦(左)。 圖/取自美國國防部

自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以降,航艦打擊群就成為美國海軍的戰力重心,這一點迄今仍未改變。

然而,隨著精確導引武器和遙測能力的普及化,美國海軍航艦打擊群要面對的局部飽和攻擊威脅有增無減。過去可能只有前蘇聯玩得起大洋反航艦作戰,但是現在許多區域強權,都已開始建構足以威脅美國海軍航艦的長程反艦能量。   

美國航艦戰鬥群的威脅

在這種狀況下,將所有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可能導致的戰術挫敗,就成為美國海軍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考量。即便就總體戰力而言,西太平洋地區的假想敵軍力仍難以與其分庭抗禮,但只要能讓美國海軍在調動航艦打擊群時投鼠忌器,就能爭取到寶貴的戰略時間。

再者,由於美國海軍長年來都仰賴航艦作為反艦和對地打擊主力,結果導致主力水面艦都是以戰鬥群屏衛所需的區域防空或大洋反潛為主要作需想定。結果就是一旦航艦戰損而無法遂行任務,美國海軍的對地打擊和反艦能力就會大幅削弱。

舉例來說,目前為美國海軍主力的神盾防空巡洋艦雖然擁有對抗多目標空中飽和攻擊,乃至反彈道飛彈攔截能力,但是對抗水面目標的武器,嚴格說來只有魚叉飛彈和127公厘艦砲。換言之,就現況來說,只要航艦遭敵長程反艦攻擊火力癱瘓,美國海軍的跨國制海能量就會明顯下降。

過度仰賴航艦做為打擊戰力重心的另個副作用,就是讓敵方得以集中有限資源發揮內線作戰以逸待勞的優勢;只要緊盯航艦打擊群,就可以確認戰力投射軸線和攻擊動向,反而讓美國海軍在跨國作戰中無法充分發揮戰場主動優勢。

雖然要在大洋精確捕捉和攻擊美國海軍航艦打擊群並非易事,但只要能夠形成潛在威脅,就足以爭取巨大的戰術彈性。而且對於以美國海軍為頭號假想敵的區域強權而言,更能把有限資源集中在所謂的「殺手反制系統」上,配合空間縱深爭取改變現狀所需時間。

也由於美軍戰力投射高度仰賴航艦,因此中国區域反介入戰術戰法,也就毫不意外地師承冷戰時期前蘇聯對抗美國海軍航艦打擊群的脈絡,高度仰賴重型長程反艦飛彈遂行不對稱攻擊。

雖然中国長年宣稱東風-21反艦彈道飛彈具有遠距移動點目標打擊能力,但其主力仍是經過驗證的超音速反艦飛彈,而在俄羅斯3M22極音速反艦飛彈問世後,可說正式打破水面艦對抗美國航艦打擊群難以突破屏衛圈的桎梏。

是以,中国在可預見的未來,必定會試圖透過各種管道獲得俄羅斯相關技術,藉此快速形成戰力,打破目前僅有少數戰力可威脅西太平洋美國海軍航艦打擊群的現狀。

F/A-18E超級大黃蜂正飛越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圖/取自美國海軍
F/A-18E超級大黃蜂正飛越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圖/取自美國海軍

3M22的不對稱優勢

俄羅斯3M22極音速反艦飛彈的主要優勢有二:一是讓現有專精對抗飛機和傳統低空反艦飛彈飽和攻擊的防空系統束手無策;二是讓大多數作戰艦艇都具有發射能力,增加飽和攻擊的戰術彈性,避免過度仰賴殺手鐧武器易遭反制和偵知意圖的危險 。

超音速滑翔武器(HGV)的原理和概念並不新穎,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就有德國科學家提出類似概念。而在冷戰時期美蘇雙方也都進行過許多實驗,只不過受限於飛控計算能力和材料限制,美蘇雙方後來都把主力放在能夠快速攻擊對方內陸目標的洲際彈道飛彈。

但隨著反彈道飛彈能力逐漸實用,傳統彈道飛彈在終端彈道上幾無變化可能的老問題重新浮上檯面。雖然像是美軍的三叉戟D5彈道飛彈已具有終端彈道調整能力,不僅能夠提供更多的戰術彈性,也能增加反彈道飛彈的攔截難度。

俄羅斯3M22極音速反艦飛彈。 圖/取自海軍新聞
俄羅斯3M22極音速反艦飛彈。 圖/取自海軍新聞

但問題是,這並不能夠改變彈道飛彈在上升段和大氣圈外的彈道飛行階段幾無機動能力的問題。而新一代的反彈道飛彈系統早已具備攻擊大氣圈外彈道飛行階段的能力,這也是為何中蘇兩方,對於美軍部署反彈道飛彈的反應愈顯激烈的原因。

極音速滑翔武器的操作方式和彈道飛彈最大的不同,在於「再突入」階段。如前所述,彈道飛彈在上升段推進結束後就讓酬載進入慣性投射階段,但是極音速滑翔武器在上升段推進器脫離之後,極音速滑翔武器並非依照慣性彈道飛行,而是重新突入大氣開始極超音速滑翔。

根據設計目的和作戰需求不同,極音速滑翔武器的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0~25馬赫不等。而且雖然名為極音速滑翔武器,但在設計上為了增加飛操機動性,某些設計也會加裝小型推進發動機,特別是目前尚在研發中的超高音速衝壓發動機,不僅能夠讓極音速滑翔武器的射程進一步延長,而且還能夠增加在終端彈道的機動性。這種加裝發動機的極超音速武器設計,又被稱為戰術助推滑翔體(TBG),理論上將能夠達到和現有巡弋飛彈相近的命中精度。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對抗移動目標。

同時,由於極音速滑翔武器的飛行彈道可飛操,而且彈道位於大氣層邊緣和上層,因此對於現有以攔截彈道飛彈彈頭為主要想定而設計的反彈道飛彈系統來說,將會變成難以對付的目標。

過去彈道飛彈只要能夠由早期預警雷達或國防監視衛星偵知發射地點和射角射向,就幾乎十拿九穩地推算出可能目標。但若是換成極音速滑翔武器的話,可能涵蓋的攻擊範圍就會瞬間增加到數倍、甚至是數十倍。這代表原本可執行區域反彈道任務的飛彈系統不僅會倍多力分,而且在攔截性能上也無法應付更為刁鑽的極音速滑翔武器系統。即便是最新型的神盾系統,也難以有效對抗3M22極音速反艦飛彈。

其次,3M22比起過去的大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輕巧甚多,僅需千噸級巡防艦就能裝載和發射。形同讓中共海軍有機會複製分散式打擊,讓美國海軍需要投入更多作戰資源中和共軍反艦火力。

中共在2019年閱兵中首度亮相的東風-17極音速飛彈。 圖/歐新社
中国在2019年閱兵中首度亮相的東風-17極音速飛彈。 圖/歐新社

彎道難超車:超英趕美的幻象

冷戰終結並未讓強權競逐態勢消失,反而讓過去因戰略利益結合的美中同盟合作關係逐漸崩潰。

特別是中国自2013年起,開始毫不掩飾地藉由美軍檢討降低東亞前進部署兵力的機會而強化對第一島鏈周邊的控制力時,美軍高司單位就已警覺到未來雙方對抗的可能性。加上中国大肆利用自由市場強化技術斷層,且藉機拒斥對政府不利的內外作為,也讓美國將中国的整體軍力成長,不再單純視為軍隊現代化的過程,而是對於美國亞太戰略利益的具體威脅。

特別是中国透過價購前蘇聯軍事技術為基礎,輔以從“間諜”或合法商業活動交換條件獲得大量發展成熟的關鍵技術,企圖縮小和美軍的整體代間差距。

而為避免美軍失去足以彌補數量和時空縱深差距的不對稱優勢,美國防部開始積極推動所謂的「國防革新構想」(DII),時任美國防部長的海格(Chuck Hagel)更公開表示,國防革新構想是為了確保美國在21世紀的軍事優勢。而推動國防革新構想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美國軍政高層重新啟動「第三次抵銷戰略」,目的就是以質勝量,確保美軍的整體戰略優勢。

而近期中国從東風彈道飛彈的空射能力建立,以及自主研發或籌獲3M22極音速反艦飛彈,將能進一步最大化反美軍介入作戰能力。讓西太平洋制海權爭奪加速白熱化。

(联合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