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中美貿易戰 北京鴿派終於敢說這一句了
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傳說要明年1月第一星期才簽署,這一尚末坐實的協議,引起熱烈的關注,中方13日深夜記者會,五部門上陣傳達中方口徑後,中國官方媒體壓低了調門,但民間議論仍然熱烈。
民間這個概念,是說在官方部門和官方媒體之外的各種圈子,所以既高端到專家學者、又低端到販夫走卒,既有左的、又有右的不同方面,扣除掉一些以搞笑為特色的段子,以及一些極不可能激憤之言外,很多觀點值得揣摸和參考。
觀察各大代表性圈子,發現一般而言,較左派的言論與較低端的階層言論相對一致,其代表性言論有三,第一種是很激憤地要求,美方得立即取消「涉港法案」和「涉疆法案」,否則不跟他簽。所謂「涉港法案」即已成法的香港人權法案,所謂「涉疆法案」尚在美國國會還未成法。按美國國情或中方的聲明,這種主張不會擺檯面。
第二種是建議再拖刀,大概是看出首階段協議不簽不成,但主張先簽了再拖刀,如何落實再說。這種主張最後別傳到美方耳朵,因為這協議還在對文字文本階段。
第三種言論是與官方說法一致,為了中國農民和中國消費者的利益,為了全球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才去簽這項協議,協議充方表明大中國威武和大度,反而要警惕川普小人,說變就變。
中國民間偏右的言論多出自較高層次,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學者,其中一種代表性的動作,是把中方和美方官方協議的聲明,放到一起來對比分析,得出的結論就顯得客觀和周到。相關的言論就不列舉了,倒是可介紹一篇文章和一個講話。
一篇文章,是題為「以歷史視野看中美貿易戰」之文,在學者間互傳,作者是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他是中國學者,但已任聯合國官員,下筆較從容。其文作於協議一致公布之前,所以其主要預測較準,而其判斷中美貿易戰史無前例,影響空前,也是客觀。
在梳理美國歷次貿易戰之後,梁國勇認為,對中美貿易談判來說,歷史經驗可資借鑒,現實情況異常複雜。而這場空前的交鋒又發生在文化和意識形態差異很大的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之間。如果不加以有效管控,貿易戰可能成為一場經濟冷戰乃至全面對抗的前兆。
再說一個講話,是前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他早前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全球化智庫(CCG)名譽主席的身分,到紐約出席「中國年會:競爭還是合作」,還發表了長篇演講。近年中美這類官商學交流大減,陳德銘赴美,來自高層的安排。
陳德銘發表的演講,從全球化經濟環境下的大國關係、信息技術革命下的大國關係、超級大國和新型大國的關係等三個方面闡述中美關係。他的結論當然是中美兩國還得合作,要合作還得互信。
最有意思的是,陳德銘強烈反對「中美經濟衝突論」,指其是妄想和瘋狂,強烈反對「中美脫鉤謬論」,指其根本不可能,是為謬論。陳的演講沒有在中國刊出,但仍然代表北京鴿派終於敢言。